[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紧凑式涵道空气冷却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41066.0 | 申请日: | 202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8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莲;姜楠;庞晓冬;刘国朝;梁义强;于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18 | 分类号: | F02C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刘传准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紧凑 式涵道 空气冷却器 | ||
1.一种高效紧凑式涵道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安装在发动机外涵道,其具有板翅换热芯体,所述板翅换热芯体包括多个并排设计的隔板(9),相邻隔板(9)之间具有弯曲延伸的翅片(8),隔板(9)两端通过封条(10)封堵,所述隔板(9)与所述翅片(8)形成多条供热流气体流动的热流通道及位于热流通道旁侧的冷流通道,所述板翅换热芯体底端具有热流体进口集气腔(2)及热流体出口集气腔(4),热流体进口集气腔(2)与热流体出口集气腔(4)沿外涵道气流方向延伸,且并排设计在板翅换热芯体底端,第一多个热流通道与所述热流体进口集气腔(2)连通,所述热流体进口集气腔(2)通过热流体进口(1)连通燃烧室,剩余的第二多个热流通道与所述热流体出口集气腔(4)连通,所述热流体出口集气腔(4)通过热流体出口(5)连通燃烧室,所述板翅换热芯体上方设置有连通所有热流通道的上部集气腔(3);
其中,所述翅片(8)在相邻隔板(9)之间构成锯齿形、三角形或者矩形,所述封条(10)与隔板(8)焊接构成所述板翅换热芯体的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紧凑式涵道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体进口集气腔(2)与所述板翅换热芯体焊接或者一体加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紧凑式涵道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体出口集气腔(4)与所述板翅换热芯体焊接或者一体加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紧凑式涵道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集气腔(3)与所述板翅换热芯体焊接或者一体加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紧凑式涵道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体进口(1)周边设置有进口连接板,所述进口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通过螺栓将所述进口连接板固定在燃烧室机匣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紧凑式涵道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体出口(5)周边设置有出口连接板,所述出口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通过螺栓将所述出口连接板固定在燃烧室机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10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全机落震试验的机体配重调整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涵道空气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