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控振荡器及其避免振荡异常的方法、锁相环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37326.7 | 申请日: | 202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3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视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5/36 | 分类号: | H03B5/36;H03B5/06;H03F1/30;H03F3/16;H03L7/0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控振荡器 及其 避免 振荡 异常 方法 锁相环 电路 | ||
1.一种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流控制振荡器(1),用于产生振荡波形;
电压电流转换器(2),用于将控制电压转换成电流;
自动启停可调偏置电流器(3),用于在电压电流转换器(2)未产生电流时,保证电流控制振荡器(1)仍有电流流过,当电压电流转换器(2)有电流产生后,能够自动关闭;
缓冲器(4),用于将所述电流控制振荡器(1)产生的信号进行振幅放大和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启停可调偏置电流器的结构,包括单级放大器(3-1)、逻辑门(3-2)、偏置电流镜(3-3);
所述单级放大器(3-1)包括P沟道型MOS管M3、N沟道型MOS管M4,所述M3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所述M4的漏极,所述M4的源极接地,所述M3的栅极接所述M3的漏极与所述M4的漏极的公共端,所述M4的栅极接信号线Vctrl,所述M3的漏极与所述M4的漏极的公共端接所述逻辑门(3-2)的输入端;
所述逻辑门(3-2)包括与门U1和与门U2,输入信号线MOD与信号线EN同时接所述与门U1的输入端,所述与门U1的输出端接所述与门U2的输入端,所述与门U2的输入端接所述偏置电流镜(3-3)的输入端;
所述偏置电流镜(3-3)包括若干个并联的结构相同的N沟道型MOS管M2_0、M2_1、……、M2_N,以及每个NMOS管对应的控制开关Bias[0]、Bias[1]、……、Bias[N],所述偏置电流镜(3-3)的输出端子Tail接所述电流控制振荡器(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振荡器(1)包括首尾相连的反相器K1、K2和K3,每个反相器的电源端接入电源,GND端同时接入电压电流转换器的输出端、自动启停可调偏置电流器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4)包括电容C1、P沟道型MOS管M5、N沟道型MOS管M6、M7,反相器K4、K5,其中电容C1的一端接电流控制振荡器的输出端,另一端接M6的栅极与M5的栅极的公共端,M5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M6的漏极,M6的源极接M7的漏极,M7的源极接地,M7的栅极接信号线EN,M5的漏极与M6的漏极的公共端接反相器K4,反相器K4的输出端接反相器K5,反相器K5接输出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该压控振荡器应满足:I2≥I3;阈值电压Vth4>V,阈值电压Vth1<阈值电压Vth4,
其中,I2为自动启停可调偏置电流器所产生的电流,I3为缓冲器正常振荡时对应的电流控制振荡器的最小工作电流,V为电压电流转换器正常工作时的下限电压。
6.一种避免压控振荡器振荡异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设置MOD=1,进入避免异常振荡模式;
当Vctrl<Vth1<Vth4时,MOS管M1未导通,I1为0,MOS管M4未导通,节点B输出为高,此时节点A的电压为VDD,产生电流I2,此时电流控制振荡器的电流I=I2,避免了缓冲器振荡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避免压控振荡器振荡异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Vth1<Vctrl<Vth4时,M1导通,I1随Vctrl的增大而增大,M4未导通,产生电流I2,此时电流控制振荡器的电流I=I1+I2,避免缓冲器振荡异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避免压控振荡器振荡异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Vth4<Vctrl时,M1导通,M4导通,节点B输出为低,节点A的电压为0,电流I2为0,此时自动启停可调偏置电流器关闭,电流控制振荡器的电流I=I1,缓冲器正常振荡。
9.一种锁相环电路,包括鉴相器、电荷泵、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反馈分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振荡器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压控振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视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未经创视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73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