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数据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36663.4 | 申请日: | 202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1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胡捷;董雷;刘芹;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8B7/06;G08B25/08;H04L9/40;H04L67/12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曾国辉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慧 城市 安全管理 数据 智能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智慧城市技术领域,具体为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数据智能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10:构建城市郊区公共安全监控基础设施,以及城市郊区进出入人员信息;步骤120:获取涉及城市郊区公共安全的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所属地理位置;步骤130:将获取的大数据信息中公共安全监控信息与城市郊区人员信息匹配并发送至安全监管部门;步骤140:安全部分接收信息后对信息内容分析,并加密反馈发送至高危区域地方安全监管人员重点关注。本发明能够对城市郊区地方公共安全进行监控,预防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概率,降低违法犯罪活动,同时针对与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响应并针对性反馈相关负责人针对应处理,实现有责、有序、有效的划分处理预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城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数据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都在关注城市公共安全问题。
此外,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
传统的技术中城市市区公共安全预防具备较为完善的监控以及预防体系,然而对于城市郊区公共安全的预防措施比较单一,由于城市郊区基础设备较差,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员类型广泛,且由于基础监控设备较差的原因,因此很多时候根本找不到违法分子犯罪证据。
为此,提出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数据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数据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数据智能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构建城市郊区公共安全监控基础设施,以及城市郊区进出入人员信息;
步骤120:获取涉及城市郊区公共安全的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所属地理位置;
步骤130:将获取的大数据信息中公共安全监控信息与城市郊区人员信息匹配并发送至安全监管部门;
步骤140:安全部分接收信息后对信息内容分析,并加密反馈发送至高危区域地方安全监管人员重点关注;
步骤150:高危区域地方安全人员着重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
优选的,所述步骤110中公共安全监控基础设施的构建内容包括监控设备、声光警报设备以及与监控设备及声光警示设备实时物联的无线收发模块。
优选的,所述步骤110中的进出入人员信息主要包括非地区人员以及常驻地方人员个人实名信息登记,其中包括指纹、面部特征以及个人身份信息。
优选的,所述步骤120中的公共安全大数据为地方公共安全数据库,数据库内记载区域内各类公共安全数据,大数据地理位置网格化划分,并区分分类,根据公共安全事件等级、数量、人员数量划分。
优选的,所述步骤130中信息发送至区域安全部门以及地方安全部门,根据公共安全事件等级评定发送。
优选的,所述步骤140中的安全监管人员为区域安全部门以及地方安全部门指挥人员、调度人员以及地方安保人员或社区居委会。
优选的,所述步骤150中,当区域内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后,根据事件等级评定,如A、B、C;在后续监管时以相应的时间如30、60、90天重点关注,如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后,系统评定公共安全事件等级为A级,则在该事件处理结束后的30天内对该区域重点关注,其他评定等级的安全时间以此类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66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