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的组培育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36468.1 | 申请日: | 202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3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程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小麦科技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C05G1/00;C05G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研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89 | 代理人: | 王梦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农作物选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麦的组培育种方法,本发明培育出的新品系品种,综合性较好,抗倒、抗寒、抗病、长势强壮、丰产性好,品质良好,出粉率高,后期抗干热风,成穗率高,穗层较厚、饱满,千粒重高,穗粒较大,且其中含有丰富的硒、钙、锌微量元素,有利于人体的吸收,满足了人体每日所需微量元素,提高小麦的营养利用率,在不改变传统饮食的情况下,可以长期稳定地通过主食来提供人们所需的微量营养,很好地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选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麦的组培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科技的进步,国内市场目前对优质高产小麦需求量很大,国内市场需要更好更优质高产的小麦,为满足市场的需求,现有技术中具备多种对小麦组培育种的方法,得到了多种优质高产的小麦,但是在天气严寒和感病环境下,大多数小麦均无法存活下来,致使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的组培育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天气严寒和感病环境下,大多数小麦均无法存活下来,致使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麦的组培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结实率高的野生小麦为原种,并经1万-2万伦琴的X光照射量进行照射,对种植出单穗的籽粒进行淘汰选择,选择饱满度好,籽粒有光泽,商品性好的籽粒留作下代播种,对野生小麦经过三代种植后选择饱满度好的小麦种子作为母本,存麦11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过系统育种后得到含有野生小麦基因的A1;
步骤2:选用步骤1得到的A1作为母本,选用经过至少两代在感病环境中种植的抗病小麦植株作为父本,与步骤1中的A1母本进行有性杂交得到抗病麦种;
步骤3:选用郑麦618作母本,步骤1中的A1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过系统育种后得到含有郑麦618基因的A2,将A2培育在育种室中,并设定温度在-5℃-5℃进行育种种植,筛选出未受冻害损伤的小麦,培育上述未受冻害损伤的小麦继续生长至第二年,小麦开始返青未出现新叶时进行第二次筛选,筛选出未受冻害损伤的小麦;
步骤4:选用矮抗58作为母本,步骤3中的未受冻害损伤的小麦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过系统育种后得到含有矮抗58基因的A3;
步骤5:对步骤2得到的抗病麦种与步骤4中的A3在播种前使用富硒营养液进行拌种,并将拌种后的抗病麦种作为母本,A3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后得到一代;
步骤6:第二年对步骤5中的一代经品种测定后选择株粒优质的株系作为重点株系,第三年将重点株系种子全部播种,在小麦的拔节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使用营养液进行喷洒,同时在小麦的播种与拨节期均向土壤中加入营养肥料,并在整个生育期进行观察,发现基本无分离的株系,抗性、丰产性等优于其他株系,把该株系种子混收得到高产大穗小麦新品系。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富硒营养液为含有硒源物质的营养液,所述步骤5中的营养液为锌肥,所述步骤5中的营养肥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硫酸钾10-20份、石灰粉2-6份、尿素肥料20-30份。
优选的,所述富硒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有机发酵类氨基酸10-30份、亚硒酸钠5-15份、微量元素锌1-5份、微量元素硼1-5份与微量元素硒1-5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对A2在25℃-28℃的温度下进行遮光培养。
优选的,所述营养肥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硫酸钾15份、石灰粉4份、尿素肥料26份。
优选的,所述高产大穗小麦新品系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上旬。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在小麦的播种前期需要防治全蚀病,后期需要防治条锈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小麦科技研究院,未经广东省小麦科技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6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