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力车连续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35862.3 | 申请日: | 202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8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赵烟桥;吴海滨;徐恺阳;王爱丽;魏景芳;胡泽宇;左云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B07C5/34;B07C5/36;B07C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力车 连续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回力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力车连续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所述的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台、入口车道、螺旋车道、出口车道、转筒、无动力传送带、翻板和测试区,入口车道从螺旋车道的一端接入,螺旋车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在翻转后能够接入出口车道的一端,出口车道的另一端接入测试区,回力车进入螺旋车道,回力车底部的车轮在螺旋车道上滑动蓄力,在回力车滑动至螺旋车道末端的翻板处后,翻板转动带着回力车接入出口车道,回力车驶入测试区进行测试;避免了手动抓取、拖动蓄力、释放和观察行驶状态的过程,实现回力车的自动质量检测,减小了工作量,提高了质检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回力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力车连续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回力车是一种能够通过蓄能驱动前进的玩具小车,主要包括一玩具车体,车体的底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端部连接有车轮,同时转轴通过齿轮结构与蓄能结构连接,蓄能结构采用回力弹簧或橡皮筋,当手部按压小车至地面,并向后拖动小车时,车体底部的车轮向后转动,通过齿轮结构带动蓄能结构蓄力,在松手释放后,小车能够依靠内部蓄能结构的蓄力驱动小车前进。
回力车在生产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以判断其内部的车轮、转轴、齿轮结构和蓄能结构是否正常工作,现有的检测方法是通过人工对每个回力车进行拖动,在释放后观察小车的前进情况,手动筛选出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检测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回力车连续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回力车连续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台、入口车道、螺旋车道、出口车道、转筒、无动力传送带、翻板和测试区,所述的测试台上设置有入口车道,入口车道从螺旋车道的一端接入,所述螺旋车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在翻转后能够接入出口车道的一端,出口车道的另一端接入测试区,所述转筒同轴设置在螺旋车道内,转筒的外侧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无动力传送带,每个所述无动力传送带均沿所述转筒的轴向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区包括:测试跑道、偏转口和成品口,所述测试跑道与所述出口车道对接,测试跑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偏转口,测试跑道的尽头设置有成品口。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台内部与所述偏转口和成品口对应设置有偏转车箱和成品车箱。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跑道内设置有测试翻板,所述测试台内部与所述测试翻板对应设置有次品箱。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区还包括损坏口,所述的损坏口设置在翻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台内部与所述损坏口对应设置有损坏箱。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车道侧面设置有推送带。
一种回力车连续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回力车推送:多个回力车沿倒车方向间隔排列进入入口车道;
步骤b、回力车固定:回力车队最前方的回力车移动至螺旋车道入口处,螺旋车道内侧的转筒转动,带动转筒外侧的无动力传送带转动,直至无动力传送带覆盖在回力车上端,通过将无动力传送带与螺旋车道之间的间距设置成小于回力车高,使回力车上端能够陷入无动力传送带,实现无动力传送带与螺旋车道夹持回力车;
步骤c、回力车蓄力:转筒继续转动,无动力传送带带动回力车在螺旋车道内滑动蓄力,同时回力车沿无动力传送带向螺旋车道出口方向滑动,直至下一个无动力传送带移动至下一个回力车上方;
步骤d、回力车组固定:重复步骤b和步骤c,直至转筒转动一周,此时,转筒外侧所有的无动力传送带均与螺旋车道夹持有一个回力车,实现一组回力车的固定;
步骤e、回力车下一组固定:重复步骤d,前一组回力车在螺旋车道内滑动蓄力,同时向螺旋车道出口方向滑动,第一个无动力传送带覆盖在下一组第一个回力车上端对下一组第一个回力车固定,转筒继续转动,直至下一组回力车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58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