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探测器的X射线检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25762.2 | 申请日: | 202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6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东;孟圣斐;宋新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锂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李佳川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太湖新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探测器 射线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探测器的X射线检测系统和方法,涉及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样品盘、第一传送装置、机械手、第二传送装置、X射线源和多探测器模组,样品盘由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第一传送装置用于将待测样品传送至匀速旋转的样品盘上,使多个待测样品规整摆放在样品盘上,机械手用于将规整摆放好待测样品的样品盘转移至第二传送装置上,第二传送装置用于将样品盘传送至测试区,多探测器模组包括多个探测器,X射线源和多探测器模组设置于测试区,用于依次对测试区中传送来的样品盘上的各待测样品同时进行X射线成像检测。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多探测器的X射线检测系统和方法,能够满足多样品、高效率检测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缺陷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探测器的X射线检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领域的蓬勃发展,电池作为新能源核心动力,获得了大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电池安全问题也成了新的挑战,除了安全设计之外,电池装配后的安全检测也必不可少。出厂前需要对电池正极片和负极片覆盖差检测、正极片或负极片对齐度检测、相邻极片之间距离检测、电芯极片总数检测及其它应检项目。目前常规的检测方法就是X射线成像检测。传统的X射线检测装置可以对小批量的产品进行无损检测,但是对于海量新能源电池的探伤、缺陷检测,传统的X射线检测装置的检测能力不足以应对,不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多样品、高效率的检测。这是由于传统的X射线衍射仪只有一个探测器,且探测器面积有限,无法充分利用全部X射线光束。而且,近年来随着探测器技术的成熟,探测器价格在不断下降,一个光源配备多个探测器的新模式可以实现,且性价比超高。
针对传统X射线检测装置无法满足多样品、高效率检测,尤其是应对海量新能源电池探伤、缺陷检测方法的需求,有必要设计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和方法,以满足多样品、高效率检测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探测器的X射线检测系统和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满足多样品、高效率检测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探测器的X射线检测系统,包括样品盘、第一传送装置、机械手、第二传送装置、X射线源和多探测器模组,所述样品盘由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用于将待测样品传送至匀速旋转的所述样品盘上,使多个待测样品规整摆放在所述样品盘上,所述机械手用于将规整摆放好待测样品的所述样品盘转移至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上,以便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继续将待测样品传送至下一个所述样品盘上进行规整摆放,所述第二传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机械手转移来的各所述样品盘依次传送至测试区,所述多探测器模组包括多个探测器,所述X射线源和所述多探测器模组设置于所述测试区,用于依次对所述测试区中传送来的所述样品盘上的各待测样品同时进行X射线成像检测。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用于将多个待测样品传送至所述样品盘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穿过所述测试区,所述第二传送带能够将所述样品盘传送至所述测试区进行X射线成像检测后再传送出所述测试区。
优选地,所述测试区由防辐射铅板围成。
优选地,所述X射线源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方,所述多探测器模组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下方并正对于所述X射线源。
优选地,还包括计算机,所述多探测器模组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所述计算机用于处理所述多探测器模组收集的样品信息以得出样品缺陷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多探测器的X射线检测方法,采用以上所述的基于多探测器的X射线检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将待测样品传送至匀速旋转的所述样品盘上,使多个待测样品规整摆放在所述样品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锂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锂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57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