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外蚊类监测用二氧化碳化学发生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20231.4 | 申请日: | 202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1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滕新栋;赵风源;于滢泉;孟晓青;杜建森;刘迪;张涛;张瑾;徐颖;徐翮飞;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青岛海关口岸门诊部)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C01B32/50;A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企鸿蒙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2 | 代理人: | 张瑞玲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外 监测 二氧化碳 化学 发生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二氧化碳化学发生技术领域的一种野外蚊类监测用二氧化碳化学发生设备,包括反应罐,反应罐顶部安装有卡扣机构且通过卡扣机构卡接有酸类储存瓶和减类储存瓶,反应罐内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套设有传动轴,反应罐内转动连接有被传动轴驱动的取料器,反应罐内设置有反应池,反应池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反应池内部转动连接有被传动轴驱动,使出气管开口大小改变的调气结构,反应池底部固定连接有捕蚊器,捕蚊器顶部滑动连接有与出气管通过软管连通且设置过滤网的薄板,薄板顶部与传动轴转动连接;取料器包括与反应罐转动连接的上转盘;能够根据蚊类数量自动调整二氧化碳反应量,起到合理分配酸碱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化学发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野外蚊类监测用二氧化碳化学发生设备。
背景技术
蚊类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蚊虫监测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掌握所在区域蚊虫的种类及密度;另一个是对蚊虫携带病原体进行检测,了解蚊虫携带病原情况,进而做出风险预警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蚊类成虫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法。在野外进行蚊类监测时,单纯靠人体引诱蚊类效果较差。使用干冰的话,不仅不易保存,而且在野外会在极端时间内气化,不能起到有效吸引蚊虫的效果。为了增加吸引蚊类的效果,一般会配合使用二氧化碳钢瓶,但二氧化碳钢瓶是一种小型气瓶,在野外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危险,因而二氧化碳化学发生设备。主要依靠酸类如盐酸、硫酸或醋酸与碱类如小苏打或碳酸钠等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酸碱反应的二氧化碳量非常的少,导致二氧化碳不足以吸引蚊类或者吸引的范围小,持续反应导致酸碱完全反应后,依然未捕捉到蚊类或者蚊类数量非常的少,无法起到监测的效果;
二、酸碱反应的二氧化碳量非常的多。导致酸碱反应时间过于短暂,二氧化碳吸引蚊类的时长有限,导致捕捉到的蚊类数量稀少,依然无法起到监测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具蚊类捕捉数量调整二氧化碳产生量的野外蚊类监测用二氧化碳化学发生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顶部安装有卡扣机构且通过卡扣机构卡接有酸类储存瓶和减类储存瓶,所述反应罐内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套设有传动轴,所述反应罐内转动连接有被传动轴驱动的取料器,所述反应罐内设置有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反应池内部转动连接有被传动轴驱动,使出气管开口大小改变的调气结构,所述反应池底部固定连接有捕蚊器,所述捕蚊器顶部滑动连接有与出气管通过软管连通且设置过滤网的薄板,所述薄板顶部与传动轴转动连接;
所述取料器包括与反应罐转动连接的上转盘、与上转盘固定连接的上取料管和用于支撑取料器的支撑盘,所述上转盘滑动连接有下转盘,所述下转盘固定连接有与上取料管套设的下取料管,所述支撑盘与传动轴同步转动和上下移动且开设有用于下料的下料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扣机构包括与反应罐固定连接的下接头和与储存瓶固定连接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与下接头套设,所述下接头侧壁开设有插接槽,所述上接头侧壁滑动连接有与插接头相匹配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接头外壁滑动连接有防脱套,所述防脱套与上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防脱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接头顶部塞设有堵头,所述堵头底部固定连接有与上接头滑动连接的触发杆,所述触发杆与上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触发弹簧,所述下接头固定连接有用于阻挡触发杆,使触发杆将堵头与上接头分离的挡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气结构包括与反应罐转动连接且被传动轴驱动的套管,所述套管顶部转动连接有调气盘,所述调气盘开设有贯穿的调气槽,所述调气槽形状为扇形的水滴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青岛海关口岸门诊部),未经青岛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青岛海关口岸门诊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02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