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宏量制备用真空煅烧炉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12408.6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7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姗;赵跃;刘伟;宋玉梅;马凤翔;刘子恩;黄杰;朱峰;董王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7B5/05 | 分类号: | F27B5/05;F27B5/06;F27D1/18;F27D3/00;F27D3/1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还原 催化剂 宏量 制备 真空 煅烧 | ||
本发明涉及真空煅烧炉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宏量制备用真空煅烧炉,包括:真空煅烧炉架,所述真空煅烧炉架的顶部设置有炉膛,所述炉膛的左侧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与真空煅烧炉架配合使用,所述真空煅烧炉架的内腔设置有废料收集罐。本发明具备自动对炉膛和箱门进行锁止和自动清除废料的优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采取自动对炉膛和箱门进行锁止的方式,增加了炉膛和箱门锁止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锁止速度,从而避免手动锁止带来的不便,进一步减少对炉膛后续的工作造成影响,其次利用自动清除废料代替手动清除废料,在提高清除效率的同时,也避免废料收集罐内腔深处的废料出现难以清除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煅烧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宏量制备用真空煅烧炉。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需求量剧增,不仅加剧了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而且显著加大了空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在制备时需要用到真空煅烧炉,真空煅烧炉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在一定的温度时可熔融,高于300℃左右时隔绝空气可裂解焦化,高于400℃在有少量氧气和一定真空度的条件下可完全氧化的特性。
真空煅烧炉包含有炉膛、箱门和废料收集罐,首先在对炉膛和箱门进行锁止时,通过操作箱门靠近炉膛移动,当箱门移动与炉膛相适配时,需要手动将炉膛和箱门进行锁止,此做法的弊端在于,炉膛和箱门的整体重量和体积较大,工人操作时的手部负重较大,进而锁止较为麻烦,且炉膛的温度较高,使用者手部触碰到炉膛时,可能会烫伤使用者的手部,其次炉膛在工作时产生的废料会落在废料收集罐的内腔,此时需要工人手动将废料清除,由于废料收集罐的腔体设置过长,位于废料收集罐内腔深处的废料清除较为麻烦,同时手动清除的效率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宏量制备用真空煅烧炉,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宏量制备用真空煅烧炉,具备自动对炉膛和箱门进行锁止和自动清除废料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剂宏量制备用真空煅烧炉,包括:真空煅烧炉架,所述真空煅烧炉架的顶部设置有炉膛,所述炉膛的左侧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与真空煅烧炉架配合使用,所述真空煅烧炉架的内腔设置有废料收集罐,所述废料收集罐与炉膛相连通,所述真空煅烧炉架的一侧设置有自动锁止结构。
自动锁止结构包含有贯穿于箱门一侧的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块,所述凸块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远离凸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动板,所述连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炉膛的内腔开设有与卡块相卡合的卡槽。
所述废料收集罐的一侧设置有传动组件。
所述传动组件包含有与废料收集罐固定连接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贯穿至废料收集罐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链轮,所述废料收集罐内腔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三个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和三个从动链轮的表面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所述废料收集罐的内腔设置有清除组件。
所述清除组件包含有与废料收集罐固定连接的两个圆杆,两个圆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与废料收集罐固定连接,所述圆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两个滑套的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连动架,所述连动架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延伸至连动架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右侧所述活动板的右侧与链条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扫板。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箱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与炉膛相接触。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箱门的右侧开设有四个等间距呈环形分布的导向槽,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延伸至导向槽的内腔并与导向槽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2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