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树脂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8809.4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5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郭天才;徐友良;刘飞春;文华;黄臻荣;夏清;张娟;贺崇文;杨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6;G01N1/28;G01M1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罗红枚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模型 断裂 拉伸 载荷 现场 测定 方法 | ||
1.一种环氧树脂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模型设计:包括环氧树脂拉伸件(10)与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的设计;
模型加工:包括环氧树脂拉伸件(10)与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的加工;
拉伸断裂试验开展:分别开展环氧树脂拉伸件(10)和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的拉伸断裂试验,以获取环氧树脂拉伸件(10)与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两者断裂时的载荷;
试验数据分析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模型设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环氧树脂拉伸件(10)设计:根据环氧树脂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任务设计多件环氧树脂拉伸件(10),且每件环氧树脂拉伸件(10)的设计与环氧树脂模型试验常用的标准件保持一致;
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设计:根据环氧树脂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任务设计多套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且每套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包括配合作用的局部环氧树脂榫槽模型(21)和局部环氧树脂榫头模型(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树脂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设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从涡轮盘原型中截取部分涡轮盘的关键部位作为模型主体;
将模型主体上其余部位采取等效原理进行等效替代成等效体,且等效体包含用于加载的加载体;
将模型主体、带加载体的等效体设计成整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模型加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光弹性模型毛坯模具,并利用真空浇注成型机和光弹性模型的真空浇注工艺方法制作出环氧树脂拉伸件(10)毛坯;
采用光弹性模型及其制作方法制作出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的等效模型,并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等效模型中关键部位的加工采取与涡轮盘原型同样的加工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拉伸断裂试验开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环氧树脂拉伸件(10)和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上分别粘贴光纤光栅传感器;
开展环氧树脂拉伸件(10)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
开展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氧树脂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在环氧树脂拉伸件(10)和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上分别粘贴光纤光栅传感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环氧树脂拉伸件(10)的正中心粘贴光纤光栅传感器;
从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的第一侧点至第六测点中选择多个测点分别粘贴光纤光栅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氧树脂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开展环氧树脂拉伸件(10)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把多件环氧树脂拉伸件(10)分别安装至模型混合加载系统的拉伸装置上;
对环氧树脂拉伸件(10)进行温控冻结;
对多件环氧树脂拉伸件(10)分别进行无级加载直至断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氧树脂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开展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断裂时拉伸载荷的现场测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预加载:在温控条件下依次对多套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进行预加载,以获取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断裂的载荷和变形量;
正式加载:在温控条件下同时对多套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进行正式加载,以获取局部环氧树脂涡轮盘模型断裂时的载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880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