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经内科临床针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1648.6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7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韩为;吴海洋;王海涛;刘奕蕾;计海生;唐云;宋苗苗;胡进;刘小青;谢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23006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临床 针灸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针灸装置,包括针筒,针筒顶部设有支撑环和进针口,支撑环套设在针筒上,支撑环上套设有转动环,转动环上设有转动轨,转动轨内对称设有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内均设有通槽,通槽底部设有第一拉簧,第一拉簧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第一拉簧一侧设有与第一拉簧对称的第二拉簧,支撑杆穿过通槽延伸至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两侧,支撑杆靠近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一端固定连接有针环,转动环靠近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处均设有设有挡板,针筒远离支撑环一端设有出针口和定位系统。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对针灸针位置的调节实现捻转法和提插法的行针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神经内科临床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通常医疗狭义上的针灸多指针法治疗。针刺多通过银针,进针后为了获得针感必须施行的针刺手法,习惯称之为行针。
行针技术就是针刺的基本手法。也是各种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主要有捻转法和提插法两种。①捻转法:针尖进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和食指夹持针柄,将针来回旋转捻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捻转幅度和速度相等,均匀用力,反复进行。捻转的幅度和频率可根据治疗要求来决定。这种行针手法称之为捻转法。一般捻转幅度大、频率高、刺激量大,适于实证、急性病;捻转幅度小、频率低、刺激量小,适于虚证、慢性病。捻转的幅度一般掌握在180°~360°左右。②提插法:针尖进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和食指夹持针柄,将针上提和下插的连续动作。目前医生给患者进行针灸时通常需要对手指进行消毒,然后用手指捏住银针进行针刺,且由于需要频繁接触患者皮肤,因此也需要频繁消毒,稍有不注意,没有对手指消毒,就容易将细菌等沾染到银针外壁,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不能很好的避免,操作起来比较繁琐。
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1445220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内科临床用的针灸治疗装置,包括针刺治疗整体结构,所述针刺治疗整体结构包括针刺辅助穿刺台、底防滑支撑板、硅胶垫吊架、胶垫悬挂橡皮筋、控针硅胶垫和硅胶垫限位轴,所述针刺辅助穿刺台的底表面设置有银针导向锥形头,且针刺辅助穿刺台和银针导向锥形头内部开设有银针导向锥形槽,本发明的能够在针灸时对银针起到辅助穿刺作用,使用时用手指捏住银针的顶端,放入银针导向锥形头内部开设的银针导向锥形槽内部,然后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入手指套垫内部,即可通过控针硅胶垫捏住银针,同时能够避免操作者的手指直接接触银针操作,极大的减小了细菌等感染的风险,更卫生,操作更方便。
该装置在行针时是通过手持硅胶垫来实现对针灸针的控制,其仅能隔绝手指对针灸针的污染,但是对于行针所需的通过转动或者提动针灸针以实现捻转法和提插法等行针法时并不能便利的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针灸装置,以通过对针灸针位置的调节实现捻转法和提插法的行针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神经内科临床针灸装置,包括针筒,针筒顶部设有支撑环和进针口,支撑环套设在针筒上,支撑环上套设有转动环,转动环上设有转动轨,转动轨内对称设有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内均设有通槽,通槽底部设有第一拉簧,第一拉簧远离通槽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第一拉簧一侧设有与第一拉簧对称的第二拉簧,第二拉簧远离支撑杆一端与通槽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穿过通槽延伸至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两侧,支撑杆靠近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一端固定连接有针环,针环内设有橡胶圈,转动环靠近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处均设有设有挡板,挡板直径小于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直径,针筒远离支撑环一端设有出针口和定位系统,
定位系统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指令并分析和传送出身体各部分的穴位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16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内试和外试功能的碗形塞封堵试漏机构
- 下一篇:一种OLED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