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板淬火后板形区域化表征及缺陷分析判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96596.8 | 申请日: | 2022-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5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吴海瑞;何安瑞;姚驰寰;韩健;陈子刚;刘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30 | 分类号: | G01B5/30;G01B5/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付忠林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淬火 后板形 区域 表征 缺陷 分析 判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板淬火后板形区域化表征及缺陷分析判定方法,包括:将待检测钢板的测量区域划分成板头区域、板尾区域以及板中区域;采集所述板头区域、所述板尾区域和所述板中区域的平直度信息,并对采集到的平直度信息进行记录;其中,采集的平直度信息包括:每一边角处的横向、纵向以及与横纵向呈45°角所在方向的斜向平直度信息,板头中部区域的纵向平直度信息,板尾中部区域的纵向平直度信息,板中左半部区域的横向平直度信息,以及板中右半部区域的横向平直度信息;基于采集的平直度信息,实现对待检测钢板的板形缺陷的分析判定。本发明不但可记录和评价淬火后高强度中厚钢板的板形质量,还能更好地为工艺改进和精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测量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板淬火后板形区域化表征及缺陷分析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经过淬火处理后的高强钢板成品通常用于桥梁、车厢等大型工程机械的重要部件,对宽度和长度方向上的板形质量一致性要求非常高,各个方向和不同位置处的平直度是其重要指标。在实际的高强度中厚钢板的淬火生产中,由于受上游原材料板形以及淬火冷却过程中温度、相变、应力耦合影响,导致淬火后高强度中厚钢板的板形问题比较复杂,会出现局部或整体的翘曲或是下扣。想要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改善板形,必须首先量化不平度大小和板形缺陷类型。
采用传统测量和表征方法,即仅使用基准尺测量记录单一位置的板形平直度,测量不全面,难以有效表征钢板整体的板形情况,难以对缺陷进行准确的量化评定,进而难以精准有效调节工艺参数,导致参数调节效果不理想,影响产线的产品合格率,引起下游用户的质量异议等。因此需要对高强度中厚钢板板形的测量分析评定方法进行优化,全面体现整体及局部的板形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板淬火后板形区域化表征及缺陷分析判定方法,以解决传统测量和表征方法测量不全面,难以有效表征钢板整体的板形情况,难以对缺陷进行准确的量化评定,进而难以精准有效调节工艺参数,导致参数调节效果不理想,影响产线的产品合格率,引起下游用户的质量异议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板淬火后板形区域化表征及缺陷分析判定方法,包括:
将待检测钢板的测量区域划分成板头区域、板尾区域以及板中区域;其中,板头区域包括:板头中部区域和两个板头边角区域;板中区域包括:板中左半部区域和板中右半部区域;板尾区域包括:板尾中部区域和两个板尾边角区域;
采集所述板头区域、所述板尾区域和所述板中区域的平直度信息,并对采集到的平直度信息进行记录;其中,采集的平直度信息包括:每一边角处的横向、纵向以及与横纵向呈45°角所在方向的斜向平直度信息,所述板头中部区域的纵向平直度信息,所述板尾中部区域的纵向平直度信息,所述板中左半部区域的横向平直度信息,以及所述板中右半部区域的横向平直度信息;
基于采集的平直度信息,实现对待检测钢板的板形缺陷的分析判定。
进一步地,采集所述板头区域、所述板尾区域以及所述板中区域的平直度信息,并对采集到的平直度信息进行记录,包括:
在待采集平直度的位置处放置标尺;
在待采集平直度的位置处放置好标尺后,将塞尺分别塞入标尺的右下方端部与左下方端部与钢板形成的缝隙中;
分别读取插入塞尺位置处的塞尺的示数,并记录在区域表征图上的相应位置;其中,所述区域表征图中的每一线段分别对应一处测量位置,横向平直度信息以横向线段表示,纵向平直度信息以纵向线段表示,斜向平直度信息以斜向线段表示,每一线段两端的数值分别表示其对应测量位置处的两个测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65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