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无线通信传输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85632.0 | 申请日: | 2022-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2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昭诚;陈善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W4/02;H04W40/08;H04W40/32;H04W72/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刘雯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反射 无线通信 传输 方法 系统 | ||
1.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无线通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基于所述目标终端位置信息通过低频链路进行上行信道估计,判断基站与目标终端之间是否存在直射径,生成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目标终端与基站之间不存在直射径,则通过基站依次向附近的智能反射面发射高频参考信号,目标终端测量传输信号功率,选取传输信号功率最大时对应的智能反射面确定为最终选择智能反射面;
基于最终选择智能反射面,若存在某一个智能反射面需要服务多个目标终端,则需对这些目标终端进行分组,使智能反射面发射的波束主瓣可以覆盖同组的所有目标终端;
对于同一组目标终端,基于此组目标终端相对智能反射面的位置,在智能反射面码本中选择对应方向的波束,并依次扫描与此波束相邻的若干波束,选择传输质量最佳的波束为本组目标终端对应的波束;
基于选择的最终传输波束在基站与目标终端之间进行时分双工信号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无线通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目标终端位置信息通过低频链路进行上行信道估计,判断基站与目标终端之间是否存在直射径,生成判断结果,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通过低频链路向基站发射参考信号,获取基站处不同入射角对应的角度域元素信道能量;
在基站侧,若目标终端方向对应的角度域信道能量高于设定阈值,则确定基站与目标终端之间存在直射径,基站与目标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高频通信,不采用智能反射面辅助传输;
在基站侧,若目标终端方向对应的角度域信道能量低于设定阈值,则确定基站与目标终端之间不存在直射径,基站与目标终端之间通过智能反射面进行辅助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无线通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判断结果确定目标终端与基站之间不存在直射径,则通过基站依次向附近的智能反射面发射高频参考信号,目标终端测量传输信号功率,选取传输信号功率最大时对应的智能反射面确定为最终选择智能反射面,具体包括:
当判断直射径不存在时,基站依次向多个智能反射面发射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经智能反射面反射后由目标终端接收;
目标终端根据接收的高频参考信号的功率选择智能反射面;
将接收功率最大值对应的智能反射面确定为最终选择智能反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无线通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最终选择智能反射面,若存在某一个智能反射面需要服务多个目标终端,则需对这些目标终端进行分组,使智能反射面发射的波束主瓣可以覆盖同组的所有目标终端,具体包括:
当一个智能反射面对应多个目标终端时,根据目标终端的位置进行分组;
基于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将能够被智能反射面反射的波束主瓣全部覆盖的目标终端划分为同一组;
不同组的目标终端采用时分多址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同组的目标终端同时、同频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无线通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同一组目标终端,基于此组目标终端相对智能反射面的位置,在智能反射面码本中选择对应方向的波束,并依次扫描与此波束相邻的若干波束,选择传输质量最佳的波束为本组目标终端对应的波束,具体包括:
基于本组目标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智能反射面处的波束方向,依此扫描与该波束相邻的若干波束;
扫描多个波束,判断传输功率大小;
确定传输功率最大的波束为最终传输波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无线通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选择的最终传输波束在基站与目标终端之间进行时分双工信号传输,具体包括:
根据选定的最终传输波束,基站向智能反射面发送需传输的信号,智能反射面反射后到达同组的所有用户;
其它组目标终端通过各自对应的智能反射面侧波束进行时分双工信号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856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