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藻淤在线机械干化及余水净化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64245.9 | 申请日: | 2022-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1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 发明(设计)人: | 高扬;袁坤坤;倪守高;顾晓慧;吴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方生态清淤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21;C02F1/52;C02F11/122;C02F101/20;C02F101/16;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崔婕 |
| 地址: | 2141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机械 水净化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藻淤在线机械干化及余水净化系统及其方法,去污针对性强,具有净化全面、处理成本低,尾水稳态排放的优势;根据水体污染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余水深度净化工艺路径,同时工艺具备一定的重金属去除能力,处理覆盖面广且成本低。水处理全套工艺细分为一级物化系统、二级生化系统、三级净化系统,对藻水和疏浚泥浆进行净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内源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藻淤在线机械干化及余水净化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减少内源污染负荷为目的的蓝藻打捞及底泥生态疏浚,被认为是控制内源污染效果明显的工程技术措施之一,近年来在各地的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蓝藻打捞与疏浚工程的全面开展导致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由水下转移到岸上,环境胁迫下如何有针对性的对藻水、泥浆进行减量化处理成为了水环境治理工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行业中处理藻水和疏浚泥浆的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处理能力小,难以及时处理大批量藻泥和疏浚泥浆;
疏浚泥浆中的细粒径淤泥颗粒在水动力条件下,会发生再悬浮,从而导致处理站内的水悬浮物含量较高;
处理后的尾水容易造成污染转移;
小试数据难以指导实际施工;
持续满载运行,功耗较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藻淤在线机械干化及余水净化系统及其方法,从而同时满足蓝藻与疏浚泥浆的即时处理要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藻淤在线机械干化及余水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级物化处理、料浆机械脱水、余水净化;
进站藻水、泥浆进入机械分选除渣系统,在激振力与重力的协同作用下,初步振筛杂质,振筛后得到的剩余藻水、泥浆进入一级物化处理系统完成初步的固液分离;分离后的上清液视污染程度的进行二级生化或三级净化处理后排放,一级物化处理系统分离后的物料进入机械脱水系统完成脱水,形成的藻、泥饼临时堆放,等待后续处置,分离后的余水进入二级生化系统、三级净化系统完成净化后排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一级物化过程具体包括如下阶段:
机械分选除渣阶段:
进站藻水、泥浆进入机械分选除渣系统,经重力作用,初步振筛杂质,振筛后得到的剩余藻水、泥浆进入一级物化处理系统;
强化处理阶段:
共同处理模式:藻水、泥浆经布水管流入浓密池的沉淀区块,在沉淀区块中,依靠凝聚媒介的作用,使藻水、泥浆混合物的颗粒发生电性中和作用,加速泥浆组分吸引、桥架蓝藻细胞形成比重大于水的共聚物,共聚物体积在不断碰撞下增大后,沉降在浓密池的池底;
易再悬浮的细小颗粒在流动过程中,被沉积井捕获;
粒径最小的污染物颗粒进入浓密池的上浮区块,在凝聚媒介作用下通过与溶气释放器所产生的水气混合物与藻水、细颗粒浮淤结合,形成密度小于水的聚合物,浮于水面并被收集;
分类收集模式:泥浆被输送至浓密池的沉淀区块进行沉降;藻水被输送到浓密区的上浮区块进行浓密化减量处理。
料浆机械脱水过程具体包括如下阶段:
浓密池的料浆脱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方生态清淤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方生态清淤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642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