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电解液快速浸润结构的电芯制备方法及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58738.1 | 申请日: | 2022-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8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蒙;洪意闻;徐士琪;曹子扬;李洋;朱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轩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彭楷茵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电解液 快速 浸润 结构 制备 方法 电池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电解液快速浸润结构的电芯制备方法及电池。该电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S2,在正极片、负极片上分别开孔,以分别形成第一通孔、第二通孔;S3,将步骤S2中的正极片、步骤S1中的隔膜、以及步骤S2中的负极片依次叠置,再进行热复合,形成干电芯,其中,第一通孔面积第二通孔面积,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互偏心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对各个通孔的大小和位置进行设计,保证开孔后的正极片的面积仍小于负极片的面积,使得负极片上具有更多的嵌锂位置,且可以有效改善由于在电池的轴向方向开孔导致电池的机械性能变差的缺陷,有利于提高电池的性能和机械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电解液快速浸润结构的电芯制备方法及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锂电池的性能和寿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极片和原材料质量问题外,电解液浸润在锂电池内部是否充分浸润和均匀分散也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只有电解液充分浸润到正负极片、隔膜中,才能作为均相的锂离子传输介质,若浸润不充分,会使得锂电池在循环的中后期,甚至初期都会发生局部缺少电解液的现象,从而影响锂电池的循环寿命。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极芯不松散,正负极、隔膜不错位,在叠片后会对叠芯进行干压以形成电芯,特别是对于动力型的锂电池而言,其正负极极片的面密度高,压实密度高,电解液浸润的空间位阻大,非常不利于电芯的均匀浸润。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真空注液、高压浸润等方法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性能,但该方法生产难度较大,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电解液在电池内部的浸润性的电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具有电解液快速浸润结构的电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
S2,在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上分别开孔,以分别形成第一通孔、第二通孔;
S3,将步骤S2中的所述正极片、步骤S1中的所述隔膜、以及步骤S2中的所述负极片依次叠置后进行复合,形成干电芯,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面积所述第二通孔面积,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相互偏心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各自独立地形成为圆形、三角形、方形、多边形、或异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任一中心距离其所在层的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0.1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S31,分别地将开孔后的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以及开孔后的所述负极片依次叠置形成电极组,每个所述电极组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相互偏心设置;
S32,将多个电极组隔着所述隔膜进行叠置;
S33,将叠置的多个所述电极组进行热复合,形成所述干电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1中,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下,每个所述电极组的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中的各个通孔的中心依次连接形成锯齿线、斜线、或无序折线。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2中,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上每个所述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偏离距离相同,且所述偏离距离Δ满足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轩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轩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587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直流远供系统
- 下一篇:一种混合活性干酵母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