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玻璃钢储罐使用的薄膜缠绕机构及其缠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42416.8 | 申请日: | 202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4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劲松;闫琦昊;霍振昊;葛畅畅;刘伟业;王黄宇;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53/62 | 分类号: | B29C53/62;B29C53/80;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黄伟锐 |
地址: | 222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玻璃钢 使用 薄膜 缠绕 机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玻璃钢储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玻璃钢储罐使用的薄膜缠绕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滑动设置有两个支撑座,且底座上设置有与两个支撑座相配合的位移机构,所述支撑座为中空设计,且支撑座中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和支撑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滑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本发明可以有效缓冲缠绕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同时本装置便于使用者快速锁定罐体,以避免人工锁定的繁琐和劳力损耗,另外本装置,在对罐体进行缠绕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清理塑胶薄膜粘附的颗粒,且吸尘座可以自动控制与罐体间的间距,以便于吸尘座可以更好的进行吸尘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钢储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玻璃钢储罐使用的薄膜缠绕机构及其缠绕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钢储罐是玻璃钢制品中的一种,其主要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剂,树脂为粘合剂通过微电脑控制机器缠绕制造而成的新型复合材料。玻璃钢储罐具有抗腐蚀,高强度,质量轻,寿命长,由于其还具有可设计性灵活,工艺性强的特点,可以灵活的设计出运用在不同行业比如:化工、环保、食品、制药等行业中,正在逐步代替碳钢、不锈钢大部分市场领域。
目前玻璃钢储罐在凝固成型时,常常需要将凝固后的罐体缠绕塑胶薄膜,以对罐体塑形,保证罐体使用的平滑,目前在对罐体进行缠绕塑料时,往往需要人工使用卡箍将罐体固定于驱动轴上,以便于控制罐体转动对塑胶薄膜进行缠绕,整个过程较为繁琐,且耗费人力,同时,在缠绕的过程中,不能对塑胶薄膜表面进行有效清洁,若塑胶薄膜表面存在颗粒杂质时,层叠的塑料薄膜间会形成间隙,贴合效果差。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产玻璃钢储罐使用的薄膜缠绕机构及其缠绕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产玻璃钢储罐使用的薄膜缠绕机构及其缠绕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生产玻璃钢储罐使用的薄膜缠绕机构,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滑动设置有两个支撑座,且底座上设置有与两个支撑座相配合的位移机构,所述支撑座为中空设计,且支撑座中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和支撑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滑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上端贯穿支撑座设置,两个所述固定座上均转动连接有转轴,且其中一个固定座上设置有与转轴相配合的驱动机构,两个所述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有锁紧座,且锁紧座上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空腔,且空腔中转动连接有两个螺纹导座,两个所述螺纹导座中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支撑杆,且两个螺纹支撑杆共同固定连接有吸尘座,所述吸尘座上设置有吸尘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吸尘器,且吸尘器通过吸管与吸尘腔连通,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螺纹导座相配合的调控机构,所述调控机构由调节腔、第二电磁板、第二永磁板、齿杆和传动齿轮组成,所述调节腔开设于空腔的一侧,所述第二电磁板固定设置于调节腔中,且第二电磁板通过多个伸缩弹簧与第二永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永磁板与调节腔滑动连接,所述齿杆固定设置于第二永磁板上,且齿杆的一端延伸至调节腔中设置,所述传动齿轮固定套接于对应的螺纹导座上,且传动齿轮与齿杆相啮合,所述支撑座和固定座之间设置有与调控机构相配合的控电机构,所述控电机构由滑动变阻器和导块组成,所述滑动变阻器固定设置于支撑座中,所述导块固定设置于固定座上,且导块远离固定座的一端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与对应的第二电磁板电性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生产玻璃钢储罐使用的薄膜缠绕机构中,所述位移机构由两个气缸组成,且两个气缸固定设置于底座的两侧,两个气缸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座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生产玻璃钢储罐使用的薄膜缠绕机构中,所述驱动机构由驱动电机和锥齿轮组件组成,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驱动腔,且固定座上的转轴的一端延伸至驱动腔中并通过锥齿轮组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洋大学,未经江苏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424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