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装置及其激振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139902.4 | 申请日: | 2022-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9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 发明(设计)人: | 冯先勇;聂绍贵;蔡世林;赵毅;王友顺;吴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正大未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精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8 | 代理人: | 周建 |
| 地址: | 636000 四川省巴中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桩基 检测 装置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装置及其激振设备。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装置的激振设备,所述顶板上固定有竖向的弹簧安装筒;所述弹簧安装筒内穿设竖杆,竖杆的第一端连接托盘,且竖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锤头;弹簧安装筒内设有第一压缩弹簧。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激振设备。本激振设备采用机械结构,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装置的使用,节省人工,降低劳动强度。激振设备可以视为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装置的一个智能执行组件,激振设备可以根据主机的分析反馈,而调节弹性力之后对桩基进行敲击产生脉冲。主机根据测得的波形数据,可以在线分析桩基中混凝土的材料特性,进一步判别桩基的完整性,从而检测桩基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装置及其激振设备。
背景技术
反射波法检测装置是用于检测桩基础构筑物内部完整性的装置。在桩基础的表面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当其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或者自身底面时,会将产生的反射波发射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将反射波转换成数据传输至显示屏,方便工作人员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低应变反射波法的主要功能是检验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如缺陷位置判断、混凝土强度测算等,用手锤或力锤、力棒敲击桩顶。反射波法是建立在一维波动理论基础上,将桩基础假设为一维弹性连续杆,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波阻抗将发生变化,产生反射波。通过安装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反射信号,对接收的反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利用波在桩体内传播时纵波波速、桩长与反射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反射信息的分析计算,判断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及根据平均波速校核桩的实际长度,判定桩身缺陷程度及位置。
现有技术中,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装置需要两人配合进行使用,一人操作激振设备,另一人安装探头并观察仪器。此外,低应变法检测桩基时采集的波形必须要清晰反映阻抗变化和桩底反射,需要正确选择激振设备,获得适当宽度和频率的脉冲。但现有的激振设备采用人工锤击的形式,施力不稳,则不太容易获得较满意的波形,且耗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装置及其激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激振设备人工操作不便,效果不佳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装置及其激振设备,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顶板;所述顶板上固定有竖向的弹簧安装筒,弹簧安装筒的下部设置有两条对称的竖向滑槽;所述弹簧安装筒内穿设竖杆,竖杆的第一端连接托盘,托盘位于弹簧安装筒中,且竖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锤头;所述弹簧安装筒内设有抵接托盘的第一压缩弹簧;还包括插入所述竖向滑槽中的弹性手指;所述弹性手指连接有驱动机构,弹性手指用于举起托盘挤压压缩弹簧后释放托盘,形成锤头敲击的效果。
优选的,有如下改进:所述弹性手指包括横向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底板、推杆及位于底板和推杆之间的第二压缩弹簧;所述推杆的第一端伸出固定筒并连接有手指本体;所述手指本体插入所述竖向滑槽中。
优选的,有如下改进:所述托盘的上表面设为锥面,手指本体的下表面设为与所述锥面配合的第一斜面;所述手指本体用于下移中受锥面顶推缩回,并越过托盘后承托起托盘。
优选的,有如下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螺纹驱动杆;所述螺纹驱动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筒并与顶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驱动杆与固定筒螺纹配合。
优选的,有如下改进:所述螺纹驱动杆的上端传动连接有动力设备。
优选的,有如下改进:所述锤头上设置有沉孔,竖杆的第二端设有螺纹段,竖杆的第二端插入沉孔中并连接锁紧螺母。
优选的,有如下改进:所述锤头的材质为尼龙、铁或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正大未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正大未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99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