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PU与GPU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计算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34216.8 | 申请日: | 202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37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章毅;祝生乾;胡俊杰;余程嵘;段兆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9/46;G06F12/02;G06F12/06;G06F12/0877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黄海斌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pu gpu 数据传输 方法 计算机 设备 | ||
1.CPU与GPU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CPU需要传输的第一数据集合,所述第一数据集合包括若干具有同一类名的类数据;
对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类数据进行属性合并,获得第二数据集合;
基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合中的属性值排列顺序,依次建立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对应属性值在CPU中内存地址与GPU内存地址的地址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地址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传输至所述GPU进行存储;
其中,对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类数据进行属性合并,获得第二数据集合包括:
获取所述类数据的属性列表,所述属性列表包括所述类数据具有的若干属性名称;
依次提取所述属性列表中的属性名称,并基于所述属性名称,依次提取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相应属性名称的属性值;
将提取出的属性值按序排列,获得所述第二数据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与GPU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GPU按照所述第二数据集合中的属性值排列顺序,将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的属性值依序存储在GPU内存的存储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与GPU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合中的属性值排列顺序,依次建立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对应属性值在CPU中内存地址与GPU内存地址的地址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数据集合需要占用的内存大小;
基于所述内存大小,所述GPU分配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数据集合的内存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与GPU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地址映射关系进行存储,所述地址映射关系基于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类数据的类名作为索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PU与GPU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CPU需要传输的第一数据集合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类数据的类名;
查找所述类名是否具有对应的已存储的地址映射关系;
若所述类名具有对应的已存储的地址映射关系,则基于已存储的地址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传输至所述GPU进行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PU与GPU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类名不具有对应的已存储的地址映射关系,则转至对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类数据进行属性合并,获得第二数据集合的步骤。
7.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CPU、GPU和地址管理模块,所述地址管理模块包括:
数据读取单元,所述数据读取单元用于获取CPU需要传输的第一数据集合,所述第一数据集合包括若干具有同一类名的类数据;
属性合并单元,所述属性合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类数据进行属性合并,获得第二数据集合;
地址映射单元,所述地址映射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数据集合中的属性值排列顺序,依次建立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对应属性值在CPU中内存地址与GPU内存地址的地址映射关系;
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地址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传输至所述GPU进行存储;
其中,对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的类数据进行属性合并,获得第二数据集合包括:
获取所述类数据的属性列表,所述属性列表包括所述类数据具有的若干属性名称;
依次提取所述属性列表中的属性名称,并基于所述属性名称,依次提取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相应属性名称的属性值;
将提取出的属性值按序排列,获得所述第二数据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42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