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光电综合信号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30334.1 | 申请日: | 2022-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40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纯;吴荣美;唐秀芹;陈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32;H01B7/295;H01B1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1 | 代理人: | 孙梦园 |
地址: | 22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智能 感知 光电 综合 信号 电缆 | ||
1.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光电综合信号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路数字信号电缆(1)、光缆(2)、电源线(3)、分相套(4)、内护套(5)、护带(6)、隔氧套(7)、外护套(8)和检测线(9),若干根所述铁路数字信号电缆(1)、光缆(2)和电源线(3)共同形成缆组,所述分相套(4)、内护套(5)、护带(6)、隔氧套(7)和外护套(8)从内至外依次设置在缆组之外,若干根所述检测线(9)分别环绕缆芯设置并位于隔氧套(7)和外护套(8)之间,所述光缆(2)包括光纤(21)、铠装套(22)、纤维编织套(23)、金属编织套(24)和光信号绝缘套(25),所述铠装套(22)、纤维编织套(23)、金属编织套(24)和光信号绝缘套(25)从内至外依次设置在一根或两根光纤(21)之外,所述缆组之中同时含有带有一根光纤(21)的光缆(2)和带有两根光纤(21)的光缆(2),若干根带有两根所述光纤(21)的光缆(2)位于缆组的中心位置,若干根所述铁路数字信号电缆(1)、带有一根光纤(21)的光缆(2)和电源线(3)分别环绕带有两根光纤(21)的光缆(2)设置,还包括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具有弹性且横截面呈波浪状的圆形,所述缓冲套位于隔氧套(7)和外护套(8)之间,部分所述检测线(9)分别环绕设置在缓冲套的外侧波谷处并紧贴外护套(8)设置,剩余所述检测线(9)分别环绕设置在缓冲套的内侧波峰处并紧贴隔氧套(7)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光电综合信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数字信号电缆(1)包括铁路数字信号线(11)、屏蔽包带(12)和铁路数字信号绝缘套(13),若干根所述铁路数字信号线(11)相互绞合并共同形成缆芯,所述屏蔽包带(12)和铁路数字信号绝缘套(13)从内至外依次设置在缆芯之外,各根所述铁路数字信号电缆(1)的各根铁路数字信号线(11)的绞合节距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光电综合信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数字信号线(11)包括铁路数字信号导体(111)、内绝缘皮层(112)、发泡绝缘层(113)和外绝缘皮层(114),所述内绝缘皮层(112)、发泡绝缘层(113)和外绝缘皮层(114)从内至外依次设置铁路数字信号导体(111)之外,所述内绝缘皮层(112)、发泡绝缘层(113)、外绝缘皮层(114)和铁路数字信号绝缘套(13)均由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制成,所述屏蔽包带(12)为软铜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光电综合信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套(22)为不锈钢螺旋管,所述纤维编织套(23)由凯夫拉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金属编织套(24)由不锈钢丝编织而成,所述光信号绝缘套(25)由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光电综合信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3)包括电源导体(31)和电源绝缘套(32),若干根所述电源导体(31)相互绞合并共同形成导芯,所述电源绝缘套(32)设置在导芯之外,所述电源绝缘套(32)由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光电综合信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相套(4)为铝护套,所述内护套(5)和外护套(8)均由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制成,所述护带(6)为钢带,所述检测线(9)包括检测导体(91)和检测绝缘套(92),所述检测绝缘套(92)设置在检测导体(91)之外,所述检测绝缘套(92)由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光电综合信号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温光纤(10),若干根所述感温光纤(10)分别环绕设置在隔氧套(7)和外护套(8)之间和/或护带(6)和隔氧套(7)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03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