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隔热天幕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27059.8 | 申请日: | 2022-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3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加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30;B32B27/06;B32B33/00;B32B7/06;B32B37/00;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普睿益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5 | 代理人: | 周彤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隔热 天幕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隔热天幕及制备方法,其中隔热天幕包括有机玻璃板,有机玻璃板的一侧镀有LOW‑E镀层,有机玻璃板的另一侧与LOW‑E镀层远离有机玻璃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硬化层,且位于LOW‑E镀层上的硬化层的另一侧贴合有保护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隔热天幕不受汽车天幕本身弧度影响,不用考虑车辆外观,保证了车辆整体的美观性,隔热天幕上的LOW‑E镀层,可以有效的将汽车天幕玻璃辐射的远红外反射回去,同时,有机玻璃是热量的不良导体,隔热天幕中的有机玻璃板能够在驾乘仓与汽车天幕玻璃之间形成隔离层,可以有效的阻隔汽车天幕玻璃热量向驾乘仓的传递,还具有隔音降噪、提高驾乘仓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隔热天幕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空间、性能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占据超过10公分的底盘空间,新能源汽车需要低风阻、保证车的流线设计,车身又不能太高,还要保证车内空间高度,只能向在车内向顶部要空间,因此,新能源车逐步取消了可开起式天窗,卷曲式遮阳系统,整张的天幕玻璃慢慢成为趋势。天幕玻璃优点很多:采光好、视野好、空间感好、不压抑。
目前大部分车厂的天幕玻璃都采用了高隔热的玻璃作为天幕玻璃,因为要保证车辆的整体美观性及安全性,天幕玻璃不能采用高反射玻璃,天幕玻璃基本以吸收热量为主,玻璃隔热效果越好,玻璃吸收热量就越高,玻璃本身就越热,玻璃热会产生二次辐射,并且,车顶最靠近人体面部,也是人体最敏感的部位,二次辐射的玻璃就像火炉一样炙烤头部,特别是天幕玻璃在夏季等高温天气吸收太阳热量变热后,玻璃可达上百度,在开启空调后玻璃温度依然可达60度以上,很容易对人体造成烫伤,而且,开启空调后,车内温度远远低于外部温度,基于热传递原理,温差越大,热传递效率越高,玻璃吸热后大部分热量都会向车内部传递,会在驾乘仓上部形成热交互对流区,大大影响人体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隔热天幕及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隔热天幕,其中隔热天幕包括有机玻璃板,有机玻璃板的一侧镀有LOW-E镀层,有机玻璃板的另一侧与LOW-E镀层远离有机玻璃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硬化层,且位于LOW-E镀层上的硬化层的另一侧贴合有保护膜。
优选地,有机玻璃板选自PC、PET、PMMA、PS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硬化层的厚度为2-10um。
一种汽车用隔热天幕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厚度为2-3mm的高透有机玻璃板的一面进行LOW-E镀膜形成LOW-E镀层;
步骤二、在有机玻璃板、LOW-E镀层的外侧进行UV硬化液的喷淋,静置流平后,进行紫外光固化形成硬化层;
步骤三、在两个硬化层的表面贴上保护膜,进入下一道工序;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贴上保护膜的有机玻璃板半成品通过板材切割机裁切成预设形状,形成隔热天幕;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隔热天幕安装在汽车天幕玻璃的下方,并位于车顶饰板的上方,其中,LOW-E镀层面朝上;
步骤六、撕下有机玻璃板下方的保护膜,完成隔热天幕的安装。
优选地,步骤一中的LOW-E镀膜为单银、双银或三银镀层。
优选地,步骤四中裁切出的隔热天幕的尺寸小于汽车天幕玻璃,并且,隔热天幕的尺寸大于汽车天幕玻璃的透光部。
优选地,步骤五中的隔热天幕通过胶水或者预设卡扣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7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浊度地表水的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国古派建筑的装配式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