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监测的医疗器械包灭菌管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14741.3 | 申请日: | 202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47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潘松成;何丽珠;贾红伟;陈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安保医疗感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G06K17/00;G06V20/52;G06T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亚菊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监测 医疗器械 灭菌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监测的医疗器械包灭菌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设置于复用医疗器械包的第一标识单元获取复用医疗器械包的第一信息;根据第一信息获取复用医疗器械包对应的目标灭菌操作,并对灭菌设备进行生物监测装置放置;通过设置于生物监测装置的第二标识单元获取生物监测装置的第二信息并获取灭菌设备中生物监测装置的放置结果;在放置结果正常时对复用医疗器械包进行灭菌,并在目标灭菌操作结束后的预设时间段内获取生物监测装置的当前生物监测信息;基于当前生物监测信息获取复用医疗器械包的生物监测结果,根据生物监测结果和第一信息生成复用医疗器械包的灭菌档案。实施本发明能够有效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监测的医疗器械包灭菌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复用器械及物品再次使用前需进行灭菌,以防止交叉感染。为了验证灭菌有效性,需要将生物监测装置放置灭菌器最难灭菌的位置,灭菌完成后经过生物培养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常出现灭菌时没有放置生物监测装置,导致灭菌物品无法发放,被迫重新灭菌,延长复用器械和物品的处理时间,影响病人诊疗时机。
此外,对不同的医疗器械需要采用不同的灭菌操作,其每种灭菌操作使用的生物监测装置各不相同,除生物监测包不同外,压力蒸汽灭菌器还有BD测试包和化学监测包和不同用途的监测装置。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常出现灭菌时生物监测装置混淆使用的案例,导致重新灭菌,浪费物资和延长复用器械灭菌周期。
另外,在生物监测牙孢培养完成,由人工判读合格后手工写在灭菌记录表上,双人签名确认。按照WS310.1-2016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灭菌记录至少需要保存三年。现在临床上生物监测记录还没有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存在记录审核不及时、记录保管占用空间大、容易丢失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部分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监测的医疗器械包灭菌管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基于生物监测的医疗器械包灭菌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S1、在复用医疗器械包置于灭菌设备时,通过设置于所述复用医疗器械包的第一标识单元获取所述复用医疗器械包的第一信息;
S2、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所述复用医疗器械包对应的目标灭菌操作,并根据所述目标灭菌操作对所述灭菌设备进行生物监测装置放置,其中,所述生物监测装置用于对所述灭菌设备进行生物监测;
S3、通过设置于所述生物监测装置的第二标识单元获取所述生物监测装置的第二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信息获取所述灭菌设备中生物监测装置的放置结果;
S4、在所述灭菌设备内的生物监测装置放置结果正常时,基于所述目标灭菌操作对所述复用医疗器械包进行灭菌,并在所述目标灭菌操作结束后的预设时间段内获取所述生物监测装置的当前生物监测信息;
S5、基于所述当前生物监测信息获取所述复用医疗器械包的生物监测结果,根据所述生物监测结果和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复用医疗器械包的灭菌档案。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生物监测的医疗器械包灭菌管理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灭菌操作对所述灭菌设备进行生物监测装置放置,包括:
获取所述灭菌设备可执行的所有灭菌操作与生物监测装置的放置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灭菌操作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生物监测装置的目标放置信息,以在所述灭菌设备内根据所述目标放置信息放置所述生物监测装置。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生物监测的医疗器械包灭菌管理方法中,还包括:
基于所述灭菌设备设置所述生物监测阅读器培养孔以通过所述生物监测阅读器培养孔获取所述生物监测装置的生物监测信息。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生物监测的医疗器械包灭菌管理方法中,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安保医疗感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未经深圳市安保医疗感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47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