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密封型米线保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10410.2 | 申请日: | 2022-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2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赫晓岚;邵宗卫;田军;姜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城县种子管理站;甘肃征阳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3/16 | 分类号: | A23L3/16;A23L3/00;A23L3/3418;A23L3/28;A23L3/015;A23L7/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壹手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7 | 代理人: | 张荣波 |
| 地址: | 7451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密封 米线 保鲜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种真空密封型米线保鲜方法,属于米线保鲜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一、将含水量为12‑48%的米线置于水中煮3‑10分钟;二、将煮过的米线在焖10‑30分钟;三、将焖过的米线漂洗1‑5分钟,得到鲜米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水煮、焖和漂洗三个步骤来加工米线,能使鲜米线的储存期长,还能保持鲜米线特有的润滑口感和透明清亮的色泽,不发生粘黏和折断的现象,通过填充惰性气体,氮气可以抑制米线中的霉菌、产气细菌生长,而二氧化碳则可以对袋内尚未死亡的霉菌、产气细菌进一步杀灭,适量的氧气则可以使米线在保藏中不变形、不变色,并保持原有的口感,通过进行紫外线灭菌处理,避免包装过程中将空气中残留菌带入食品袋内,从而影响食品的保鲜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米线保鲜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真空密封型米线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米线是我国云南省特有的餐食,是将大米用水浸泡后滤水磨浆,再挤压成型后煮熟而成的条状米制品。云南省的米线与我国贵州、广西一带的米粉虽然都是主要用大米制成,但制作工艺和原料及其配方并不完全相同,与广东一带的河粉也不同。云南米线的地域特色主要取决于其产地独特的气候环境及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具有异地难以复制的特点,因此云南米线一般需在原产地进行加工才能保证产品的独特品质。人们普遍食用的米线是刚刚制作出来的新鲜潮湿柔软的鲜湿米线,也叫鲜米线,其口感柔软滑爽,具有浓郁的米香。但由于用纯米制作,不添加其他任何添加剂,因此保质期短,常温下保质期一般不超过2天,否则就会发酵发酸变质,导致米线加工厂每天只能当天生产当天销售,不能随意增加产量,以免压货造成损。
米线在新鲜即食状态都很难保存,时间稍长就会失去特有的色香味及良好的外观,会发生粘黏和折断,米线超过8小时就会品质严重降低,干浆米线保质期也不超过20小时。为了较长时间保证云南新鲜米线的良好的外观及部分特有的色香味,曾有企业采用加入食用胶和防腐剂的方法,但是米线的口感受到了很大影响,可能还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因此云南省地方标准规定,米线不得添加食用胶和防腐剂,并且需要袋装出售。然而新鲜米线在袋内更难长期保存,导致米线袋装出售的规定长期以来无法实施,更导致云南新鲜米线无法长途商业贩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密封型米线保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米线难以保存,无法长途商业贩运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含水量为12-48%的米线置于水中煮3-10分钟;
二、将煮过的米线在焖10-30分钟;
三、将焖过的米线漂洗1-5分钟,得到鲜米线;
四、将加工成熟的米线经过20-30分钟自然晾干,除去多余水分,冷却至常温;
五、冷却后的米线表面均涂一层薄油膜;
六、将涂过薄油膜的米线放置在紫外线灭菌箱内部进行灭菌处理;
七、将灭菌后的米线按重量进行装袋,真空包装,将真空包袋空气抽出;
八、采用热封技术将真空包装袋进行封口;
九、进行复蒸、杀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至步骤三中米线水煮温度为60℃-95℃,焖煮温度为50-80℃,漂洗温度为12-2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九中杀菌选自巴氏灭菌或微波灭菌的方法来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巴氏灭菌的温度为65-90℃,时间为10-40分钟;所述微波灭菌的功率为2450MHz±50Hz,时间为6-40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复蒸、杀菌通过超高压技术一步实现,具体操作参数为:温度为50~60℃,压力为150~250Mpa,处理时间为10~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城县种子管理站;甘肃征阳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庆城县种子管理站;甘肃征阳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04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