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热高稳定性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电池模组及其灌封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04544.3 | 申请日: | 2022-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0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喜;吴晓炜;张国庆;刘效洲;邓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H01M50/229;H01M10/658;H01M10/6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儒 |
| 地址: | 51006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稳定性 相变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电池 模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导热高稳定性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电池模组及其灌封方法,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多巴胺盐酸盐改性石墨纳米片,在石墨纳米片表面形成一层聚多巴胺,有效增强石墨纳米片表面对银纳米颗粒的粘附能力;然后在石墨纳米片表面附着银纳米颗粒,形成大面积的银纳米颗粒‑石墨纳米片导热网络,大幅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同时利用环氧树脂使得相变材料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仍具有较高的质量保持率,从而实现电池模组的控温性和紧凑性,解决相变材料电池模组因传热性能差而热失控的问题,有效适应电池热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导热高稳定性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电池模组及其灌封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引起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电动汽车能够有效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因而得到推广。其中,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储能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安全系数。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动力电池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工作容易累积热量,如高温和高倍率放电时,如果无法及时将热量转移,会造成电池性能衰退甚至发生热失控。因此,动力电池系统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将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控制在安全的区间内。
目前,主流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分为被动式热管理和主动式热管理,其中主动式热管理有液体冷却、强制空气冷却和热管冷却,这类热管理系统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才能实现对电池温度的控制,不仅重量大、成本高,而且无法控制电池模组的均温性。被动式热管理包括自然空气冷却和相变材料热管理,自然空气冷却存在低体积能量密度等问题,无法更好地适应电池热管理。相变材料因其相变过程中等温吸收或放出大量热能而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和建筑保暖等领域,同时也适用于电池热管理中作为散热模块对单体电芯进行均温控制。目前,在实际应用中相变材料包括固-固相变材料和固-液相变材料,固-固相变材料存在相变潜热低和低导热等缺点,相比固-液相变材料应用场景较少,而固-液相变材料则存在着导热系数低和易泄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导热高稳定性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电池模组及其灌封方法,能够解决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低和易泄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石墨纳米片、多巴胺盐酸盐、碱试剂和水混合,进行自聚合,得到附着聚多巴胺的石墨纳米片;
将所述附着聚多巴胺的石墨纳米片、还原剂、银盐溶液、酸试剂和水混合,进行还原,得到附着银纳米颗粒的石墨纳米片;
将所述附着银纳米颗粒的石墨纳米片、相变基材和环氧树脂混合,将所得相变基材混合物进行固化,得到相变材料。
优选的,所述多巴胺盐酸盐与石墨纳米片的质量比为(0.5~1):10;所述自聚合的pH值为9~10,时间为2~4h。
优选的,所述附着聚多巴胺的石墨纳米片、银盐溶液和还原剂的用量比为1g:(6~12)mL:(0.5~1)g;所述银盐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所述还原的pH值为3~4,时间为2~4h。
优选的,所述相变基材包括石蜡、聚乙二醇或十六胺;所述相变基材、附着银纳米颗粒的石墨纳米片和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6~6.5):(0.5~1):3。
优选的,所述相变基材为熔化的相变基材,所述熔化的温度为60~70℃;所述附着银纳米颗粒的石墨纳米片、相变基材和环氧树脂混合的温度为60~70℃。
优选的,所述相变材料中,银纳米颗粒的含量为相变材料总质量的1~2wt%。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相变材料,包括环氧树脂骨架以及包裹于所述环氧树脂骨架中的相变组分;所述相变组分包括附着银纳米颗粒的石墨纳米片-相变基材复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04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