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的自驱动黄光探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98000.0 | 申请日: | 2022-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5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罗林保;周亮亮;喻杰;李世福;梁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10K30/80 | 分类号: | H10K30/80;H10K85/50;H10K30/60;C23C14/20;C23C14/30;C30B7/14;C30B29/5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卢敏 |
地址: | 23005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 驱动 探测器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的自驱动黄光探测器,是在载玻片的表面设置有作为光吸收层的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在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表面设置有银电极和金电极,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与银电极呈肖特基接触、与金电极呈欧姆接触。本发明的器件实现窄波段响应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甲脒铅卤钙钛矿中卤素原子的比例调节其带隙以控制其响应的截止波段,同时利用载流子收集窄化机制通过控制单晶厚度来实现对短波光的自滤波作用,从而使器件光响应位于黄光波段,并实现窄带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的自驱动黄光探测器。
背景技术
在电磁波谱中,一般将波长位于380nm-760nm之间的波段划分为可见光波段,位于此波段范围内的电磁波能够被人眼识别、感知并反馈信息给人脑,位于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也是光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探测器根据其光谱响应半高宽,可以划分为宽波段光电探测器和窄波段光电探测器。宽波段光电探测器响应波长范围宽,主要应用于不同环境下的多色探测,以及对光谱区分度要求较低的弱光探测等领域。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光电探测领域中,对于光谱区分的需求越来越高,可见光窄波段光电探测器在图像传感、环境监测、生物医疗、国防军工等领域均有着重要应用,因此,响应光谱半高宽小于100nm的窄波段光电探测器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在目前的商业化应用当中,常用的窄光谱光电探测器例如电感耦合器件(CCD)成像系统,是通过将宽光谱光电探测器与带通滤光片结合,从而实现窄光谱探测。使用带通滤光片的方法,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也提高了器件制造过程的复杂程度,不利于探测器阵列的单片集成和高像素密度集成。也有人提出使用窄光谱吸收材料,实现特定波段的窄光谱探测,例如二羟基氧萘基共轭聚合物(PNa6-Th),这种聚合物被合成后表现出明显的窄光谱吸收特性,其吸收峰值位于420nm,其响应光谱半峰宽小于100nm。使用窄光谱吸收材料能够在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实现窄光谱探测,但目前的材料合成技术无法便捷地合成某一波段的窄光谱吸收材料。也有人提出基于等离激元-光子模式耦合实现窄光谱光电探测,利用等离子激元金属纳米结构的等离子激元共振模式与半导体层的光学波导模式之间的耦合共振增强特定波段的光吸收实现窄波段探测,但其器件结构包含等离子激元金属纳米结构,制造成本较高且工艺相对复杂,并且等离子激元金属纳米结构由于其属于纳米尺度材料,其功能稳定性的保持存在较大难度。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窄波段探测器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的自驱动黄光探测器。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薄膜能带间隙从1.49eV-3.29eV连续可调,通过选用不同卤素原子比例的钙钛矿单晶,本发明的窄带黄光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可从380nm-760nm波段连续可调。利用器件从玻璃基板一侧受光,金银电极一侧收集光生载流子,通过特定厚度的钙钛矿单晶对短波光的自滤波作用实现光的窄波段探测。
本发明为实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的自驱动黄光探测器,其特点在于:所述自驱动黄光探测器是在载玻片的表面设置有作为光吸收层的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在所述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表面设置有银电极和金电极,所述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与银电极呈肖特基接触、与金电极呈欧姆接触。本发明的窄波段探测器以甲脒铅卤钙钛矿单晶作为主要吸光材料,在单晶上蒸镀金银非对称电极以实现零偏压下收集光生载流子;由于金的金属功函数大于钙钛矿单晶电子束缚能,金电极与钙钛矿单晶薄膜之间呈欧姆接触,而银的金属功函数小于钙钛矿单晶电子束缚能,银电极与钙钛矿单晶之间呈肖特基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8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感测装置
- 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