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光伏阵列支架及其架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91282.1 | 申请日: | 202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6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勇;陈竹伟;张炜达;隋明聪;徐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S20/00 | 分类号: | H02S20/00;F24S25/50;F24S2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李胜强 |
地址: | 05004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阵列 支架 及其 架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光伏阵列支架及其架设方法,涉及光能采集设备领域,包括:光伏板、若干条柔性索以及用于固定并支撑柔性索的支撑结构,相邻柔性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光伏板,柔性索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光伏板的板框相匹配的卡接槽,光伏板的两侧均通过卡接槽与连接件连接,且柔性索两侧的相邻光伏板共用连接件,连接件上设置有供柔性索穿过的通孔,柔性索通过通孔与连接件连接;本发明中相邻排的光伏板共用一条柔性索,不仅将不同排的光伏板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装置的整体性,在大风环境下,不同排的光伏板间能够通过共用的柔性索相互传力,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而且节省柔性索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能采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光伏阵列支架及其架设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应用创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建设的重点,目前使用的光伏支架多为固定式光伏支架,但固定式光伏支架跨度较小,无法适应需要跨度较大或地形起伏明显的应用场景等,在一些特殊场景下,跨度和高度限制等因素始终是阻碍光伏电站建设的难题,在此背景下,柔性光伏支架系统解决方案应势而生,柔性光伏支架采用“悬、拉、挂、撑、压”的工艺,有效规避山地起伏、植被较高等不利因素,将原先受环境制“不可利用”的,土地变废为宝,大大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柔性承重索、钢立柱、钢斜柱、钢梁及基础组成了柔性光伏支架,在传统柔性光伏阵列中,例如申请号为“201822149475.3”,名称为“柔性光伏支架单轴跟踪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主要包括若干拍光伏组件,每排组件均具有两个柔性索作为支撑,排与排之间对风荷载只有一定的折减效果,即利用前排光伏组件对风向造成影响,减弱后方光伏组件所受的风载荷,但是在大风作用下彼此之间的影响不大,而且每排都需要两根柔性索,提高了生产成本。
因此人们亟需一种可提高整体性且降低成本的柔性光伏阵列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光伏阵列支架及其架设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相邻排的光伏板共用一条柔性索,不仅将不同排的光伏板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装置的整体性,而且节省了柔性索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光伏阵列支架,包括光伏板、若干条柔性索以及用于固定并支撑所述柔性索的支撑结构,相邻所述柔性索之间沿所述柔性索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光伏板,所述柔性索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光伏板的板框相匹配的卡接槽,所述光伏板的两侧均通过所述卡接槽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且所述柔性索两侧的相邻所述光伏板共用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供所述柔性索穿过的通孔,所述柔性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接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螺纹孔,连接螺栓穿过所述连接螺纹孔与所述光伏板的边框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伏板的板框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螺栓相匹配的安装螺纹孔,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光伏板的板框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柔性索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件位置的限位卡环。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通口处为喇叭口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不锈钢。
优选的,所述柔性索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竖向立柱,所述竖向立柱的顶部与所述柔性索连接,底部与地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斜立柱或斜拉索,所述斜立柱或斜拉索的底端设置在所述竖向立柱远离所述柔性索的一侧,且与地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竖向立柱的顶端连接。
优选的,若干个位于同侧的所述竖向立柱的顶部设置有横向钢梁,所述柔性索通过横向钢梁与所述竖向立柱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柔性光伏阵列支架的架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若干个柔性索的一端通过支撑结构安装在土地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12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