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长双歧杆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9417.0 | 申请日: | 202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7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怡轩;李野;王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贝克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36;C12N1/02;A61K8/99;A61K35/745;A61P3/00;A61P39/00;A61Q19/00;A23L33/135;C12R1/0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113122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长双歧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株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及其在改善由代谢综合症所引起的体重、血脂、血糖、转氨酶及慢性低度炎症的升高方面的应用。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已于2021年07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949。本发明菌株经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表明,其对长期高脂饮食所造成的肥胖及其因此诱发的高血脂、高血糖、转氨酶升高及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压力性选择驯化,其对胃酸及胆盐具有更强的耐受能力,可在机体内更长时间定植,并相较于出发菌株及奥利司他,体现出上述更强的生理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株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及其在改善由代谢综合症所引起的体重、血脂、血糖、转氨酶及慢性低度炎症的升高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肥胖症是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全球约有13%的成年人肥胖,另有39%的人被认为超重[1]。肥胖症是一种多因子病,是能量摄入和支出之间长期失衡的结果,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饮食中摄入的脂肪过多,是常见的引起肥胖症的非病理性因素,并使得罹患一系列慢性代谢病如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
肥胖症的特征在于慢性低度炎症和胰岛素抵抗[3,4]。炎症对脂肪细胞的不正常肥大有重要作用,而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被认为是炎症的重要来源,肥胖与白色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大量浸润有关。M1型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分泌促炎因子如TNF-a,IL-6,MCP-1等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引起脂肪组织积累改变和胰岛素抵抗(IR)[5]。胰岛素抵抗(IR)亦同样被认为是由慢性低度炎症所诱发的[6]。胰岛素受体下游信号通路的抑制是炎症因子导致胰岛素抵抗(IR)的主要机制,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如TNF-a,IL-6, MCP-1等通过激活JNK、PKC、IKK、SOCS等几个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从而抑制胰岛素受体下游趋化作用[7]。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数据亦表明,大量内脏脂肪组织游离脂肪酸的增加可导致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因此,患有肥胖症、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的个体亦往往伴随NAFLD的发生[8,9]。故如能有效的降低肥胖,改善机体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则对由此诱发的高血脂症、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将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目前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对肥胖症的贡献是多因子的,涉及能量收集和脂肪贮存[10]、改变代谢途径[11,12]和细菌易位导致慢性低度炎症[13,14]等问题。乳酸菌通常用作益生菌,并且具有大量的在体内以菌株特异性方式支持健康有益影响的证据[15~17]。因此通过益生菌操纵肠道微生物群是一种潜在的治疗工具,以帮助改善肥胖症并提高代谢健康。
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是乳酸菌中的一种,通常来源于人体肠道,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平衡,改善健康等功效。近年亦有报道其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报道。B.基利等(CN 109069552 A)发现长双歧杆菌AH1362(NCIMB 41715)产生多糖并增加能量排泄,该菌株用于预防或治疗肥胖症和肥胖症相关代谢综合征。刘庆军等(CN113234640 A、CN 113293113 A)从人体粪便中分离出两株长双歧杆菌MF-269及MI186,具有降低小鼠体重、内脏脂肪含量及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等功能。益诺康生物(CN 109593678 A)发现长双歧杆菌YH295可通过增加肠道中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上调肠道再生基因表达量和肠道跨膜结合蛋白含量、降低血浆内毒素和肠道炎症因子,从而降低腹型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贝克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沈阳药科大学,未经辽宁贝克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94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资源占用位置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 下一篇:银行头寸的预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