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拔插无电弧的防水插座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8101.X | 申请日: | 202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5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黄锦波;蔡红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百思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3 | 分类号: | H01R13/53;H01R13/40;H01R13/66;H01R13/70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54 | 代理人: | 李捷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拔插无 电弧 防水 插座 结构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杠杆式开关,包括基壳,所述基壳上安装有连接端伸出的第一导电片以及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绝缘;所述第一导电片上安装有靠近或远离以导通或断开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导电组件;所述基壳上滑动安装有用于推动所述导电组件的滑块;所述基壳内还设有第三导电片,所述导电组件复位时导通所述第三导电片;所述导电组件可自动复位导通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片;所述基壳上还卡扣安装有盖板;解决了现有插座结构中不能在公插头插入并与夹片结构稳定接触可靠后再导通的现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拔插无电弧的防水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插座用于扩展单插孔转换成多插孔,实现插孔数量以及类型扩展,插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公插头插入到插孔内并与夹片结构配合实现导电过程,但是现有的插座在公插头插入前就已经导电,在公插头接触到夹片结构时会产生电火花的情况;由此,现有技术的插座中不能在公插头插入并与夹片结构稳定接触后再导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拔插无电弧的防水插座结构,解决了现有插座结构中不能在公插头插入并与夹片结构稳定接触可靠后再导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拔插无电弧的防水插座结构,包括插座盒以及安装在所述插座盒内的主控电路板,所述插座盒内还设有连接到主控电路板的正电极铜片、负电极铜片以及接地极铜片;
所述插座盒内还设有密封仓以及安装在所述密封仓内并分别用于连接所述正电极铜片、所述负电极铜片以及所述接地极铜片的夹片结构;
每个所述夹片结构下方设有杠杆式开关,所述杠杆式开关用于控制夹片结构导电通路;
还包括用于检测夹片结构内插头插入状态的检测控制电路,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插头插入夹片结构后,夹片结构产生的应变作用力,并在检测到符合预设应变作用力后导通所述杠杆式开关;
所述杠杆式开关包括基壳,所述基壳上安装有连接端伸出的第一导电片以及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绝缘;
所述第一导电片上安装有靠近或远离以导通或断开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导电组件;
所述基壳上滑动安装有用于推动所述导电组件的滑块;
所述基壳内还设有第三导电片,所述导电组件复位时导通所述第三导电片;
所述导电组件可自动复位导通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片;
所述基壳上还卡扣安装有盖板;
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连接有可变电阻,所述检测控制电路检测符合预设应变作用力后控制所述可变电阻切换为导通状态。
优选的,所述滑块穿过所述夹片结构;
所述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分别连接到所述正电极铜片、所述负电极铜片,所述第三导电片连接到所述接地极铜片;
当公插头端子插入所述夹片结构并推动所述滑块移动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
所述可变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连接处,所述可变电阻切换为导通状态后,以使所述正电极铜片、负电极铜片导通对应的所述夹片结构。
优选的,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集成处理器的控制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连接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并用于向处理器提供电源;
所述可变电阻连接到处理器;
还包括粘接在所述夹片结构外侧壁上的应变片,所述应变片连接到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百思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百思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81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