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源异构数据降噪分析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3485.6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9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姚池;黄波;张小波;杨建华;姜清辉;周创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深圳市捷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F16/215;G06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艺互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137 | 代理人: | 余青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源异构 数据 分析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多源异构数据降噪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工程数智化建设运维应用场景多源数据采用期望最大EM法对数据进行填充处理;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算法对填充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处理;
采用余弦相似度作为欧氏距离的加权值,构造基于聚类算法FCM的数据去噪方法,对多源复杂属性噪声数据流进行降噪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异构数据降噪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期望最大EM法的数据填充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已知观测数据X={x1,x2,...,xn},联合分布概率p(x,z|θ),条件分布概率p(z|x,θ)),z为未知观测数据;
初始化模型参数θ的初值θ0;
E步:固定参数θ,优化参数Q;根据已知观测数据x和模型参数θ,求隐变量z条件概率分布期望;
Qi(z(i))=P(z(i)|x(i),θj)
M步:固定参数Q,优化参数θ。利用上一步已经求出z,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得到更优θ值;
θj+1=arg maxθL(θ,θj)
不断进行E步和M步的迭代,直至收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异构数据降噪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PCA算法的数据特征降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初始化矩阵Xn×m,矩阵代表n个m维的数据属性,将数据进行去均值处理,必要时再进行归一化,即Nx~(0,1);
求协方差矩阵,以及协方差矩阵特征值λ和特征向量u;
将特征向量按照对应特征值λi从大到小排列,计算方差贡献率依次计算累计方差贡献率是否超过预设限值,将符合条件前k个特征向量组成投影矩阵P;
Y=PX就是降维到k维后的数据矩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源异构数据降噪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余弦相似度作为欧氏距离的加权值,构造基于聚类算法FCM的数据去噪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设聚类之后某一簇聚类中心为vi,对于样本任意一点加权欧式距离表示为:
其中,为聚类中心vi所在簇内的所有样本点,t为以vi为聚类中心一簇内的样本数;
首先预设欧式距离阈值r,可取该簇内所有样本点到聚类中心的加权欧式距离的平均值l;在目标降噪数据完成聚类后,当dv(x,vi)>r时,表示该样本点是噪声点并将其删除,反之则保留该样本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源异构数据降噪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肘部法则,计算聚类中心个数c的取值,其计算原理是代价函数,代价函数是类别畸变程度之和,每个类的畸变程度等于每个变量点到其类别中心的位置距离平方和;在选择类别数量上,肘部法则会把不同值的成本函数值画出来;随着值的增大,每个类包含的样本数会减少,于是样本离其重心会更近平均畸变程度会减小;随着值继续增大,平均畸变程度的改善效果会不断减低;值增大过程中,畸变程度的改善效果下降幅度最大的位置对应的值就是肘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深圳市捷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大学;深圳市捷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348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中羰基类霉菌毒素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药喷洒无人机起降平台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