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中羰基类霉菌毒素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3451.7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6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权;孙良娟;张娜;唐庆强;丁秀琼;钟键;刘骁;谢艳辉;黄武;刘建芳;郭宁;张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海关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1/28;G01F23/22;G01N21/65;G01N33/48;B01D29/01;B01D29/5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一叶知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7 | 代理人: | 刘洪雨 |
地址: | 52402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 羰基 霉菌 毒素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食品检测领域的一种食品中羰基类霉菌毒素检测装置包括外置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光曼检测仪和生物传感器,还包括内置的提炼装置,所述提炼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泵和罐体,罐体的顶部带有罐盖,罐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带有粗滤组件和细滤组件;粗滤组件包括第一滤盘和第一滤膜,细滤组件包括合膜盖、第二滤盘和第二滤膜,所述第一滤盘和第二滤盘的表面都带有若干竖向的格栅,相邻格栅之间形成有平行流道,对油脂类和酒精类物质进行分层化处理,便于提升检测的目标性和灵敏度,同时由于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的设置便于形成膜包裹结构,便于后续的菌落培养(特别是膜包裹培养法)和物质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食品中羰基类霉菌毒素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比以前要严格得多,不仅限于以前的能够吃饱饭,怎样能够吃好,吃得有营养成为当今生活的主方向。大家的目光逐渐关注到食品这方面。随着我国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和流通过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不少黑心商贩开始投机取巧,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重大问题。
由于微生物中的致病性细菌可以导致的疾病不断增加,而且食品中的致病性细菌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在国外公布的那些微生物污染食品和人类健康的事件在我国依然存在,故食品中菌落总数、霉菌、致病菌的测定是评判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的重要指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有技术CN207036694U公开了一种食品荧光检测装置,这种检测装置在现有的食品荧光检测装置基础上增加了固定座,通过固定座底部的吸盘使得荧光检测仪主体被固定在操作台上,这样可以减少荧光检测仪主体由于碰撞而摔落的可能性。
但是上述方案的荧光检测仪只能检测已分离完成的物质,对于一些油脂类或酒精类流质食品上述方案缺少菌落的培养设备,不能提供很好的检测效果,同时对于油脂类或酒精类食品,羰基是评价的重要指标,上述荧光检测仪无法对流质食品进行染色后的检测,检测的范围不全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实现流质食品分流的羰基类霉菌毒素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食品中羰基类霉菌毒素检测装置,包括外置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光曼检测仪和生物传感器,还包括内置的提炼装置,所述提炼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泵和罐体,罐体的顶部带有罐盖,罐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带有粗滤组件和细滤组件;
粗滤组件包括第一滤盘和第一滤膜,细滤组件包括合膜盖、第二滤盘和第二滤膜,所述第一滤盘和第二滤盘的表面都带有若干竖向的格栅,相邻格栅之间形成有平行流道,平行流道截面面积与高压泵接入的流道截面面积相同,平行流道表面带有滤孔,第一滤膜粘接于粗滤组件的第一滤盘,合膜盖和第二滤盘相互扣合,且合膜盖朝向第二滤盘的位置带有间隔条,间隔条两两一组,每组间隔条都正对平行流道的覆盖范围,间隔条与平行流道之间围成带有缺口的压流通道。
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酒精类和油类待检测食品放入提炼装置内,此时对提炼装置进行闭合,随后持续通入高压,由于第一滤盘的平行流道截面面积与高压泵接入的流道截面面积相同,因此在高压状态时待检测食品沿第一滤盘表面流动,此时压力逐渐促使待检测食品沿平行流道流动,随后待检测食品受压力逐渐通过滤孔下压,随后待检测食品的大分子物质被第一滤膜截留,从而完成第一道筛选,此时留在第一滤盘表面的为大分子物质。
2、当完成第一道筛选后,待检测食品经过合膜盖进入第二滤盘表面,此时间隔条将平行流道划分为更细的一部分流道,此时平行流道和间隔条之间相互闭合,从而流动至此处的待检测食品围成挤压和闭合空间,从而促使待检测食品受压力逐渐沥出,增大挤压的作用和效果,当待检测食品经过第二滤盘时,第二滤膜表面剩余菌株成分,剩余的水份和残留在罐体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海关技术中心,未经湛江海关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3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