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单体联合药物组合物及其在抗新生隐球菌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2642.1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0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友宝;张晶;孟云芳;王田;张龙现;李俊强;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122 | 分类号: | A61K31/122;A61K45/06;A61K31/4196;A61K31/7048;A61P31/04;A61K31/4375;A61K31/4745;A61K31/513 |
代理公司: | 烟台钧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40 | 代理人: | 丁宝君 |
地址: | 450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单体 联合 药物 组合 及其 新生 球菌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单体联合药物组合物,由中药单体和西药抗菌成分,中药单体为黄连碱、黄柏碱、黄芩苷和紫草素中的一种或多种,西药抗菌成分为氟康唑。本发明中药单体联合药物组合物选取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的抗真菌中药成分,使其与现有抗真菌药物组合用药探究对新生隐球菌的杀伤效应,筛选出对新生隐球菌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中药单体,对比该中药单体与现有抗真菌药物药效,并与现有抗真菌药物组合用药探究其是否对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真菌药物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发挥协同作用。本发明中药单体联合药物组合物对新生隐球菌的杀菌抑菌效果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药物,尤其涉及一种中药单体联合药物组合物及其在抗新生隐球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真菌是真核生物,与哺乳动物细胞存在相似的生物学特征,因而常规抗真菌治疗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目前抗真菌药物效率低、可利用率低、对宿主的不良反应多,加上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使得抗真菌药物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发现新的思路和研究新的抗真菌药物。近年国内外对中药成分与抗真菌药物协同抗真菌作用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对新生隐球菌具有抗菌效果的中药成分的药物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新生隐球菌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较少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单体联合药物组合物,该中药单体联合药物组合物由中药单体和西药抗菌成分组成。
在本发明中,中药单体为紫草素,药用植物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一直被现代临床天然药物研发者重点关注。作为重要中药材之一,紫草早在我国著名古书典籍《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紫草素(shikonin,SK)是从紫草中提取的萘醍类化合物,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紫草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菌和抗炎等作用。目前关于紫草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较多,研究结果显示紫草素类化合物所发挥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增殖、分化、信号传递和基因表达等来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但有关紫草素对新生隐球菌的抑制作用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进一步,中药单体还可以添加生物碱类,如黄连碱或黄柏碱,或者黄酮类,如黄芩苷。
在本发明中,西药抗菌成分为氟康唑(FLC),氟康唑是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一种,是治疗隐球菌病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类别,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催化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生成麦角甾醇的细胞色素P450,14-甲基化的甾醇的积蓄引起细胞渗透性紊乱而导致细胞死亡。氟康唑具有较低的毒性,并能充分渗透到各种组织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然而,伴随着氟康唑广泛应用于真菌感染,使得耐药率问题显著增多,不利于疾病治疗。但是,单一氟康唑对新生隐球菌的抗菌作用有限,在和中药成分复配的基础上,西药抗菌成分还可以添加两性霉素B和/或5-氟胞嘧啶,从而形成复合中药成分和复合西药成分的联合药物组合物。
进一步,本发明中药单体联合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黄连碱2-64份、黄柏碱8-512份、黄芩苷8-512份、紫草素2-20份、氟康唑2-32份、两性霉素B 0-2份、5-氟胞嘧啶0-32份。
本发明中药单体联合药物组合物选取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的抗真菌中药成分,使其与现有抗真菌药物组合用药探究对新生隐球菌的杀伤效应,筛选出对新生隐球菌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中药单体,对比该中药单体与现有抗真菌药物药效,并与现有抗真菌药物组合用药探究其是否对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真菌药物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发挥协同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对新生隐球菌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照片;
图2为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对新生隐球菌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照片;
图3为紫草素对新生隐球菌的时间-杀伤曲线;
图4为氟康唑对新生隐球菌的时间-杀伤曲线;
图5为实施例1-4药物组合物对新生隐球菌的时间-杀伤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2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