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端高度集成的馈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74987.2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25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阔;刘一鸣;姚冬旭;蒋凯;江彬;王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25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端 高度 集成 馈线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端高度集成的馈线结构,包括馈源、接收馈线、环形器组件及接收前端,接收馈线包括仰角支路馈线、舷角支路馈线及和路支路馈线,环形器组件包括仰角侧波导、舷角侧波导及环形器,接收前端包括上侧盖、主壳体、下侧盖、仰角支路组件、舷角支路组件、和路支路组件及输出组件;馈源和接收前端之间设置接收馈线和环形器组件;仰角支路馈线、舷角支路馈线及和路支路馈线集中布置在馈源与接收前端连线的同一侧;环形器组件连接接收馈线各支路馈线和接收前端的接口,同时连接至发射支路。本发明实现了接收前端相关器件的集成设计,优化了馈源及馈线的相位调节结构,使得馈源相位调节与接收前端测试相互独立,提高了设备测试性和维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天线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前端高度集成的馈线结构。
背景技术
雷达天线馈线系统的功能是传输、控制和分配射频电磁信号。发射机产生的强大射频电磁信号通过馈线系统传输至天线;天线收到的微弱射频电磁信号通过馈线系统传输至接收机。
目前常见的雷达天线馈源与接收前端之间的馈线结构,主要以单路分散布置为主,其存在以下缺点:
(1)馈线支路布置较为分散,馈线占用较多箱体空间,不利于雷达天线高频箱体区域内的集成设计,限制了雷达小型化集成设计思路。
(2)前端相关器件随馈线支路分散布置后,在高频箱体区域内需通过电缆进行电气互连,馈源及前端调试测试维修需在不同区域进行多次馈线拆卸,维修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度高、体积小、馈源相位调节与接收前端测试相互独立、设备测试性和维修性高的馈线结构。
实现本发明能够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前端高度集成的馈线结构,包括馈源、接收馈线、环形器组件及接收前端,其中馈源包括仰角支路馈线接口、舷角支路馈线接口、和路支路馈线接口,接收馈线包括仰角支路馈线、舷角支路馈线及和路支路馈线,环形器组件包括仰角侧波导、舷角侧波导及环形器,接收前端包括上侧盖、主壳体、下侧盖、仰角支路组件、舷角支路组件、和路支路组件及输出组件;
所述馈源和接收前端之间设置接收馈线和环形器组件;所述环形器组件连接接收馈线各支路馈线和接收前端的接口,同时环形器组件连接至发射支路。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馈线中仰角支路馈线、舷角支路馈线及和路支路馈线均能够独立进行相位调节以达到等相位要求,并同时满足接收前端的安装接口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仰角支路馈线包括仰角支路第一H弯切角波导、仰角支路第二H弯切角波导、仰角支路第一直波导、仰角支路U型切角波导、仰角支路第二直波导、仰角支路E弯切角波导;所述舷角支路馈线包括舷角支路H弯切角波导、舷角支路第一直波导、舷角支路U型切角波导、舷角支路第二直波导、舷角支路E弯切角波导;所述和路支路馈线包括和路支路第一E弯切角波导、和路支路第一直波导、和路支路U型切角波导、和路支路第二直波导、和路支路第二E弯切角波导;
所述仰角支路第一H弯切角波导和仰角支路第二H弯切角波导为馈源侧转接波导,仰角支路第一直波导、仰角支路U型切角波导和仰角支路第二直波导为调节波导,仰角支路E弯切角波导为前端侧转接波导;
所述舷角支路H弯切角波导为馈源侧转接波导,舷角支路第一直波导、舷角支路U型切角波导和舷角支路第二直波导为调节波导,舷角支路E弯切角波导为前端侧转接波导;
所述和路支路第一E弯切角波导为馈源侧转接波导,和路支路第一直波导、和路支路U型切角波导和和路支路第二直波导为调节波导,和路支路第二E弯切角波导为前端侧转接波导。
进一步地,所述仰角侧波导、舷角侧波导为直波导,与环形器平行,三者集成设计,具备接收馈线各支路馈线和接收前端的接口,同时环形器的端口3与发射支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49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