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直肠癌早筛和预后的辅助方法、系统及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9066.7 | 申请日: | 202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2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童云广;向绍波;唐正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奥明瑞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16H50/30;C12Q1/6886;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肠癌 预后 辅助 方法 系统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直肠癌早筛和预后复发的辅助方法、系统及试剂盒。所述检测方法的结直肠癌标志物为CXCL2、HSPB1、CA19‑9与CEA联合组成的标志物组;所述系统包括临床数据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结果报告模块;所述试剂盒包括CXCL2、HSPB1、CA19‑9与CEA的检测试剂。经过验证,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结直肠癌早筛和预后复发的辅助方法、系统及试剂盒可用于结直肠癌早筛或结直肠癌治愈者预后复发监测,具有较好的筛查或辅助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辅助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XCL2、HSPB1、CA19-9与CEA联合应用于结直肠癌早诊和预后的辅助方法、系统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最近,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排在中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4位。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专家指出,多年的结直肠癌诊治实践表明: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和预后复发监测不仅能够切实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而且也是降低患者疾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关键。因此,通过早期筛查或预后复发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患者降低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电子结肠镜检查 (CS)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能对犯病的部位切除和活检,但属于侵入性操作,经济成本高、操作人员及设备要求高、受试人员依从性差,不适宜体检者早期筛查或患者预后复发监测。目前,粪便隐血检测(FOBT)是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应用最广的方法。但是FOBT存在特异性差,无法区分息肉和癌,易受饮食和药物影响的缺点。此外,结直肠癌经典筛查应用的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大便DNA (sDNA) 、大便微小RNA (miRNA)及文献报道的Septin9甲基化和piRNA-54265在体检者早期筛查结直肠癌或患者结直肠癌预后复发监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不能满足临床的辅助诊断要求。换句话说,对比常见的结直肠癌早筛早诊和复发监测方法,目前临床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方便、准确、非侵入性的结直肠癌辅助诊断手段。
为了更好的满足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筛查或预后复发监测需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一种辅助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理想的用于结直肠癌早筛或预后复发监测的方法并进行应用,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确诊或预后复发的治疗方案选择的提供辅助参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理想的基于CXCL2、HSPB1、CA19-9与CEA联合应用的早期结直肠癌风险和预后复发的方法、系统及试剂盒。本发明首次将CXCL2、HSPB1、CA19-9与CEA联合作为标志物组用于结直肠癌的早筛和预后复发监测的辅助诊断中,提高了早期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复发的辅助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有效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CXCL2、HSPB1、CA19-9与CEA联合作为标志物组辅助诊断早期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复发的方法。
CXCL2是一种炎症趋化因子,在感染或损伤过程中产生高浓度,并决定炎症性白细胞向受损区域的迁移。当前,医学界已明确炎症与癌症发生、发展及抗癌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而结直肠癌诱发的原因之一是在慢性炎症刺激和炎症增生过程中,结肠粘膜经过炎性息肉阶段发生癌变。与此同时,HSPB1基因编码的蛋白是热休克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有助于在感染、炎症、暴露于毒素、高温、损伤和疾病等不利条件下保护细胞。换句话说,在慢性炎症刺激诱导下HSPB1基因编码的蛋白会参与机体应激抵抗。但目前尚未有CXCL2炎症趋化因子和HSPB1基因编码的蛋白用于早期结直肠癌风险筛查和结直肠癌治愈者复发风险预判的生物医学实践相关方面的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奥明瑞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奥明瑞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90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LDN18.2抗体及其用途
- 下一篇:配体偶联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