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试管气动转移装置及试管气动转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66067.6 | 申请日: | 2022-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2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艾特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51/04 | 分类号: | B65G51/04;B65G51/18;B65G51/40;B65G65/36;B65G15/32;B65G15/14;B65G47/24;B65G4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顾祥安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试管 气动 转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试管气动转移装置及试管气动转移方法,其中转移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单管供料机构、吹送机构及连接它们的皮带机和导料器,吹送机构包括旋转驱动机构及由其驱动自转的转动块,转动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其轴向延伸的发送通道,在发送通道中的任一与导料器对接时,其他发送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与一对共轴的上管接头和下管接头对接。本发明可以在一个发送通道发送试管时,向另一个发送通道输送试管,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发送效率,同时通过皮带机和导料器来连接单管供料机构及吹送机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单管供料结构的电机的启停次数,提高了电机的使用效率且对电机起到了更佳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试管气动转移装置及试管气动转移方法。
背景技术
如公开号为CN111661677A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能够将批量的试管逐一移动到发送件处进行发送的结构。
但是这种结构中的发送旋转块仅有一个发送通道,在发送通道发送试管时,必须停止向所述发送旋转块输送试管,这种结构极大地影响了发送效率。
同时,由于上料件与发送旋转块之间的行程很短,因此,上料件的第一马达需要经常的启停来配合发送旋转块的动作,这影响了上料件的使用效率,也不利于对第一马达进行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试管气动转移装置及试管气动转移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试管气动转移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有单管供料机构及吹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供料机构与吹送机构通过皮带机和导料器连接,所述吹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及由其驱动自转的转动块,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对位于所述转动块轴向两侧且共轴的上管接头和下管接头,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其轴向延伸的发送通道,在任一所述发送通道的上端与所述导料器的出料端对接时,其他发送通道中的至少一个的两端与一对共轴的上管接头和下管接头对接。
优选的,所述上管接头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辅助气源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上管接头包括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上垂直且可相对其移动地设置有一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垂直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上端板上,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和第一连接盘之间设置有使所述上管接头与所述转动块自适应紧贴的第一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下管接头包括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上垂直且可相对其移动的设置有一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垂直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下端板上,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和第二连接盘之间设置有使所述下管接头与所述转动块自适应紧贴的第二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发送通道为至少三个,所述上管接头和下管接头为至少两对,在任一所述发送通道与所述导料器对接时,其他发送通道中的部分或全部分别与一对上管接头和下管接头对接。
优选的,所述皮带机上方的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皮带机的输送面正对的条形口,所述条形口沿所述皮带机的输送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皮带机包括等高且轴线平行的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及第三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套装有两条第一皮带,两条所述第一皮带之间的间距小于试管的管体的外径,所述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上套设有两条第二皮带,两条所述第二皮带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管体的外径小于所述试管的管帽的外径,所述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的下方还设置有位于它们之间的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和第三带轮上套设有两条位于所述第二皮带内侧的第三皮带,两条所述第三皮带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管体的外径,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及第四带轮中的一者连接驱动其自转的输送电机。
优选的,所述试管气动转移装置还包括旋转扫码组件,所述旋转扫码组件用于承接由所述单管供料机构移载到其上的试管并驱动所述试管自转以通过读码器读取所述试管的外壁上的条码以及在所述读码器读码后,使其上的试管落入到所述皮带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艾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艾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60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元切换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炭素石墨制品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