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刚柔过渡段路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5809.3 | 申请日: | 202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7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明;徐少华;方楹;周徐臣;尹明哲;韩宁宁;徐予睢;黄洪裕;褚银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C3/04 | 分类号: | E01C3/04;E01B2/00;E02D3/08;E02D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全万志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渡 路基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刚柔过渡段路基结构,属于路基技术领域,包括预制成型的多根固定桩,多根所述固定桩进入天然土体的持力层内,多根所述固定桩背离持力层的端部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固定桩背离持力层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铺设路基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面积大于固定桩围绕成的面积;路基结构还包括开设在相邻固定桩之间的第一浇筑通道和第二浇筑通道,所述第一浇筑通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固定桩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浇筑通道位于第一浇筑通道和固定桩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浇筑通道和固定桩所在成孔连通,所述第一浇筑通道和第二浇筑通道用于混凝土凝固成型。本申请具有降低路基沉降的可能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路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刚柔过渡段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在纵断面上,路基必须保证线路需要的高程;在平面上,路基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线路。在土木工程中,路基在施工数量、占地面积及投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过渡段是路基与结构物等衔接时需特殊处理的地段;是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的关键。
目前,过渡段路基施工时,一般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方法,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将软土或沙等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基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随后在硬化后软基上进行;路基的施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水泥搅拌桩端进入地基内的距离有限,导致水泥搅拌桩存在无法进入天然土体持力层的可能性,导致路基存在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为降低路基沉降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刚柔过渡段路基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刚柔过渡段路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刚柔过渡段路基结构,包括预制成型的多根固定桩,多根所述固定桩进入天然土体的持力层内,多根所述固定桩背离持力层的端部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固定桩背离持力层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铺设路基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面积大于固定桩围绕成的面积;路基结构还包括开设在相邻固定桩之间的第一浇筑通道和第二浇筑通道,所述第一浇筑通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固定桩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浇筑通道位于第一浇筑通道和固定桩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浇筑通道和固定桩所在成孔连通,所述第一浇筑通道和第二浇筑通道用于混凝土凝固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路基进行施工时,首先将固定桩打入地基内,并使固定桩进入天然土体的持力层内,随后在固定桩之间开挖第一浇筑通道,第一浇筑通道开挖至所需深度后,在第一浇筑通道侧壁开挖第二浇筑通道,使得第二浇筑通道与固定桩成孔连通,随后将混凝土浇筑在第一浇筑通道内,进入第一通道内的混凝土进入第二浇筑通道内,待混凝土凝结后,第二浇筑通道内的混凝土将固定桩与第一浇筑通道内的混凝土连接为一个整体,以加强固定桩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路基沉降的可能性;随后在固定桩上安装承接板,再在承接板上进行路基的施工。
可选的,所述第一浇筑通道和固定桩之间的第二浇筑通道开设有多条,所述第二浇筑通道倾斜设置在第一浇筑通道和固定桩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浇筑通道倾斜设置在固定桩与第一浇筑通道之间,使得第二浇筑通道内的混凝土倾斜在固定桩与第一浇筑通道之间,增加了第二浇筑通道的长度,进而提高了第二浇筑通道对固定桩以及第一浇筑通道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承接板中空设置,所述承接板背离固定桩的面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承接板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承接板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余姚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5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