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水井封井器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63996.1 | 申请日: | 2022-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8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高攀;梁军;王成雷;杨洪磊;田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16 | 分类号: | E02D19/16;E02D19/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睿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25 | 代理人: | 孟福成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水 井封井器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水井封井器及其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直通接头朝上,将焊接有直通接头的钢板安装在降水井钢护筒内侧,钢板安装位置位于降水井管的上方且低于结构底板顶面以下15~20cm,在钢板下放的过程中,将自吸泵的软管穿过直通接头抽取降水井内的渗漏水,保证渗漏水水位不超过钢板高度并持续抽水,保证钢板与钢护筒内壁连接处无水流渗出;将钢板满焊在降水井钢护筒内侧;拔出自吸泵的软管后立即将堵帽拧紧于直通接头上;利用堵漏材料将钢板上部回填至结构底板标高即完成封堵工作。本发明无需安装预制法兰盘或是注浆工作,施工步骤明确、对场地要求低、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经济性高、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降水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水井封井器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降水在深基坑施工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地铁等地下工程迅速的发展,基坑降水越来越被设计者和施工者所重视。对于深基坑工程为了使其安全顺利的高效的完成,就必须进行降水,来避免基坑流砂、管涌现象的发生而使基坑造成坍塌等破坏。
在基坑内部降水井达到降水设计要求后且满足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封井作业,为后续结构施工提供便利。目前,最高效、最常用的封井方法是,采用预制安装防水钢套管快速封堵方法。其原理是:钢套管外中部焊80mm宽止水环,顶部制作法兰,和预制的盲板用螺栓进行连接。封井顺序由低到高、由大到小、由外围到中间。依据降水井施工方案、降水井平面布置图、降水记录,水头压力大、涌水量大的降水井先封闭,水头压力小涌水量小的降水井后封闭,由基坑外围向中间进行逐步封闭。
对于封井后封堵效果不好的降水井常常会发生渗漏水现象,必须采取及时的处理方案,可以直接采用化学灌浆法,该方法需要将水泥砂浆调配均匀,最好选择高强度的水泥砂浆,再通过两台泵体直接注入,就能够带来强度高、凝结速度快的效果,快速堵漏。也可以选择聚氨酯灌浆材料,它是以树脂为主要的原材料,再加入其他的外加剂配制而成,也能够起到快速堵漏的作用。
采用预制法兰的方法需要提前在钢护筒周围焊接母盘,拔泵后需要快速安装公盘及紧固螺栓,在密封圈不完全密实的情况下可能从接缝处发生渗漏水现象。采用注浆工艺进行堵漏效果较好,但是注浆量不可控,注浆过程也是对底板施压的过程,可能造成底板结构的破坏及削弱结构抗浮效果。
所以无论是安装预制法兰盘或者是注浆封堵降水井渗漏水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且过程复杂,费用昂贵,常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水井封井器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位于基坑内存在渗漏水情况的降水工程,为降水井的封井施工工艺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达到封堵效果良好、工艺简单、施工简便、经济节约的目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水井封井器,包括外表面设有螺纹的直通接头、与直通接头匹配的内表面设有螺纹的堵帽、中央带有圆孔的圆形钢板,所述直通接头与所述钢板中央设置的圆孔相匹配,所述直通接头底端与钢板的圆孔饱满焊接,且所述直通接头的下表面与钢板的下表面齐平;所述堵帽与所述直通接头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水井封井器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钢板与直通接头通过上下双面焊接进行连接,无焊接漏点;
步骤S2,使直通接头朝上,将焊接有直通接头的钢板安装在有渗漏水现象的降水井的钢护筒内侧,钢板安装位置位于降水井管的上方且低于结构底板顶面以下15cm~20cm,在焊接有直通接头的钢板下放的过程中,将自吸泵的软管穿过直通接头抽取降水井的渗漏水,保证渗漏水水位不超过钢板高度并持续抽水,保证钢板与钢护筒内壁连接处无水流渗出;
步骤S3,将钢板满焊在降水井的钢护筒内侧,无焊缝漏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3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的奇异规避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
- 下一篇:氢动力机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