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无取向硅钢连铸坯在热轧加热炉内变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1381.5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3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承宇;景鹤;崔丕林;胡耀匀;陈俭;吴宝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70 | 分类号: | C21D9/70;C22C38/02;C22C38/0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周长星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取向 硅钢 连铸坯 热轧 加热炉 变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无取向硅钢连铸坯在热轧加热炉内变形的方法,1)控制无取向硅钢主要成分;2)按无取向硅钢Si含量确定无取向硅钢连铸坯长度;3)无取向硅钢连铸坯入库采用下铺上盖方式堆垛,并在5~10小时内装入加热炉;4)无取向硅钢连铸坯低于300℃禁止入炉;5)加热炉步进梁原始上升极限控制在100~200mm内,步进梁平移速度为14~16s/m;6)按无取向硅钢Si含量控制出炉温度;7)板坯在炉时间每超上限20min,降低二加热段和均热段炉膛温度20~25℃,直至炉膛实际温度降至1100~1150℃,进行板坯保温;同时,连铸坯在加热炉内不行走时,控制加热炉炉内动梁上升、回位、下降往复运动。减少因无取向硅钢板坯变形对加热炉内设备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板带轧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无取向硅钢连铸坯在热轧加热炉内变形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板带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板坯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和卷取等复杂工艺,其中连铸板坯加热工序是保证板坯加热均匀性和稳定轧制的重要工序,加热工序的稳定顺行是轧制顺行的必要条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无取向硅钢成分设计、连铸坯规格和生产操作等原因,经常出现连铸坯在热轧加热炉内变形严重,无法正常出炉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产线的生产顺行和生产效率。
专利CN201210559495.2一种硅钢热轧工序中板坯加热方法,钢坯侧立进入加热炉,钢坯放装在带有凹槽的水梁上,实现板坯立式加热。入炉温度大于400℃,加热段温度1000-1200℃,出炉温1000-1200℃,加热时间100-200min。本发明适用于由加热炉中水梁所造成加热不均敏感的硅钢生产,可消除由于冷却水梁造成的水梁印及由此产生的成品钢带纵向周期性性能波动;可在加热薄板坯及高温取向硅钢板坯中杜绝板坯变形,提高了装炉量,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无取向硅钢连铸坯在热轧加热炉内变形的方法,防止变形板坯无法从加热炉出抽出的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控制无取向硅钢连铸坯在热轧加热炉内变形的方法,具体包括:
1)无取向硅钢主要成分重量百分比按如下进行控制:C≤0.6%;Si 0.3%~3.5%;Al0~1.0%;P 0.01%~0.05%;
2)按无取向硅钢Si含量确定无取向硅钢连铸坯长度;
3)无取向硅钢连铸坯入库采用下铺上盖方式堆垛,并在5~10小时内装入加热炉;
4)无取向硅钢连铸坯低于300℃禁止入炉;
5)加热炉步进梁原始上升极限控制在100~200mm内,步进梁平移速度为14~16s/m;
6)按无取向硅钢Si含量控制出炉温度;
7)板坯在炉时间每超上限20min,降低二加热段和均热段炉膛温度20~25℃,直至炉膛实际温度降至1100~1150℃,进行板坯保温;同时,连铸坯在加热炉内不行走时,控制加热炉炉内步进梁上升、回位、下降往复运动。
步骤2)0.3%≤Si含量<1.2%的无取向硅钢连铸坯长度满足连铸坯伸出加热炉定梁长度小于500mm;1.2%≤Si含量≤3.5%的无取向硅钢连铸坯长度满足连铸坯伸出加热炉定梁长度小于300mm;
步骤3)所述下铺上盖方式为在连铸坯垛的下面和上面分别放置一不同材质的连铸热坯。
步骤3)连铸坯堆放现场环境温度≥30℃,无取向硅钢连铸坯8~10小时内装入加热炉;环境温度<30℃,无取向硅钢连铸坯5~8小时内装加热炉。
步骤6)无取向硅钢0.3%≤Si含量<1.2%,控制出炉温度≤1150℃;无取向硅钢1.2%≤Si含量≤3.5%,控制出炉温度≤1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1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