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工程用复合式防渗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61338.9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4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涛;梁锦辉;卢树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6;E02D15/02;C04B28/02;C04B111/27;C04B111/34;C04B111/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复合 防渗墙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复合式防渗墙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水利建设领域。一种水利工程用复合式防渗墙,包括抗渗墙体和设置于抗渗墙体内的预埋钢筋架,抗渗墙体由抗渗混凝土固化成型得到;抗渗混凝土包括以下原料:水泥80~115份,碎石155~185份,砂子210~240份,膨润土65~85份,粉煤灰15~30份,水130~160份,减水剂1.5~4.5份,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包覆SAP 3.5~6.6份。防渗墙的施工方法:S1.在开挖区挖槽,形成施工槽;S2.在施工槽内放置安装预埋钢筋架,然后注入抗渗混凝土,养护,形成抗渗墙体,完成复合式防渗墙的施工。本申请具有提高防渗墙的抗渗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利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复合式防渗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防渗墙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墙体结构,用于提高坝体或堤岸防渗性和稳定性。基于地质或地形的影响,水利堤岸建造所在的地层可能存在松散或土质太软的情况,容易发生渗漏,进而影响到坝体的结构强度及稳定,因此防渗墙的作用极为重要。
防渗墙的施工方法一般为在预定施工地点挖槽,挖槽后在槽底打钻孔,钻孔后往孔内注入混凝土浆,混凝土浆成型后形成防渗墙。
上述防渗墙结构由于需考虑墙体应力问题,混凝土的强度不能过高,因此一般使用塑性较高的混凝土,但往往会导致防渗墙的抗渗性不佳,使得防渗墙的适应场景和范围受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防渗墙的抗渗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复合式防渗墙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复合式防渗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工程用复合式防渗墙,包括抗渗墙体和设置于所述抗渗墙体内的预埋钢筋架,所述抗渗墙体由抗渗混凝土固化成型得到;
所述抗渗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80~115份,碎石155~185份,砂子210~240份,膨润土65~85份,粉煤灰15~30份,水130~160份,减水剂1.5~4.5份,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包覆SAP 3.5~6.6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AP是高吸水树脂的简称,具有良好的吸水性,SAP应用于混凝土中,可以吸收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减少自由水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不断蒸发而形成孔隙的情况,从而减少混凝土中渗透通道,但在实践中发现,SAP过早与水接触并吸水,会导致用于保持混凝土流动性的自由水不足,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另外SAP吸水后会释水萎缩,同样会给混凝土内部带来一些孔洞,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本申请采用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包覆SAP,在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的初期,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阻碍SAP吸水,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混凝土初期自由水不足的情况,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而且在混凝土养护进程中,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受碱性环境的影响而分解,不再阻碍SAP吸水,此时SAP树脂可以吸收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减少混凝土中渗透通道,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另外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的包覆使得SAP的吸水时机推迟,SAP吸水时附近水泥已进行较为充分的水化硬化,抑制了SAP的过度膨胀,从而减小SAP释水微缩后形成的孔洞的大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包覆SAP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SAP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2,5-己二醇和固化剂,其中所述SAP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2,5-己二醇和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0:(15~19.5):(0.86~1.23):(0.05~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5-己二醇与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的部分环氧基反应连接,提高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与SAP树脂的相容性,使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更好的包覆SAP树脂,并且限制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固化后的交联程度,从而控制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被分解的难易程度,使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在合适的时机分解,从而控制SAP的吸水时机,因此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13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