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矸石烧结料竖炉冷却装置、冷却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53603.9 | 申请日: | 2022-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6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庆;郭正启;潘建;杨聪聪;李思唯;李启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7D15/02 | 分类号: | F27D15/02;F27B21/00;C04B7/24;C04B7/38;C04B20/04 |
| 代理公司: | 湖南科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53 | 代理人: | 何方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矸石 烧结 料竖炉 冷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矸石烧结料竖炉冷却装置、冷却方法,包括竖炉炉体,该竖炉冷却装置还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受料系统、冷却系统和排料系统;所述受料系统包括储存罐、振动给料机;所述储存罐设置于振动给料机的上方,用于从振动给料机的上方送料,所述振动给料机的底端设有料槽;所述料槽的首端与存储罐连接,其末端与竖炉炉体连通;所述料槽的末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为3~8cm。本发明通过在振动给料机的料槽末端设置挡板,以在料槽上方形成死料层,避免存储罐下来的炽热烧结料对料槽进行热冲击,降低设备的老化损坏,利用竖炉冷却的方式,解决了常见机上冷却或者环形冷却机中漏风率高、风机消耗高、冷却速度慢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废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煤矸石烧结料竖炉冷却装置、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矸石的产率约为煤开采的5%~20%,故煤矸石的产量十分庞大。中国累计堆存煤矸石超过80亿吨,占地超过11万公顷,有超过1100座煤矸石堆存山,而且煤矸石排放量仍在快速增长。
煤矸石的大量生产、排放和堆存不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会引起诸多安全隐患。煤矸石的大宗消纳迫在眉睫。煤矸石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与建材类似。因此,利用煤矸石作为建筑材料(比如水泥混合材),是煤矸石实现大宗消纳和应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若将煤矸石制备水泥混合材等建筑材料,必须借助适宜的方法,增加其活性,减少煤矸石中残碳等有机质。火法焙烧是目前煤矸石活化的有效手段。其中,带式烧结法是一种重要的煤矸石火法焙烧活化工艺,具备能耗低、产量高、原料适应性强等优点,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国专利CN110078401B公开了一种煤矸石带式烧结制备活性混合材的工艺。中国专利CN113526883A公开了一种煤矸石无燃料自热式超高料层脱炭工艺。中国专利CN113526895B公开了一种煤矸石双层富氧烧结脱炭的方法。上述专利提到的煤矸石带式烧结工艺均采用带式或环形冷却方法。但是,带式或环形冷却机存在漏风率高、风机消耗高、冷却速度慢、不符合烧结料冷却规律而造成活性低等缺点,导致能耗高,产量低。此外,当采用带式或环形冷却方法时,热烧结矿经过破碎后便通过上料装置送入冷却机,导致烧结矿粒度分布很大,小颗粒充填在大颗粒中间,料层孔隙率较低,导致煤矸石烧结料的冷却效果变差,煤矸石烧结料活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煤矸石带式烧结工艺普遍采用带式或环形冷却技术,存在漏风率高、风机消耗高、冷却速度慢且冷却的煤矸石烧结料活性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矸石烧结料竖炉冷却装置、冷却方法,以提高煤矸石的冷却效率和煤矸石烧结料活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矸石烧结料竖炉冷却装置,包括竖炉炉体,该竖炉冷却装置还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受料系统、冷却系统和排料系统;
所述受料系统包括储存罐、振动给料机;
所述储存罐设置于振动给料机的上方,用于从振动给料机的上方送料,所述振动给料机的底端设有料槽;所述料槽的首端与存储罐连接,其末端与竖炉炉体连通;
所述料槽的末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为3~8cm。
通过设置挡板以在料槽上方形成死料层,避免存储罐下来的炽热烧结料对料槽进行热冲击;另一方面,烧结料与料槽上的死料层相互摩擦,造成机械损耗,降低设备的老化损坏。若挡板的高度超过8cm时,下料受到阻碍,不顺畅;若挡板高度小于3cm,无法形成稳定且具备一定厚度的死料层,导致保护效果不佳。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高度为3~5cm。
优选的,所述冷却系统采用分级逐步冷却方式,该冷却系统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一级冷却单元和二级冷却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36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