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高炉渣生产硅铁合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51971.X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6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赵成林;许孟春;张维维;黄玉平;金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28/00;C21B3/0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王金旗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炉渣 生产 铁合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炉渣生产硅铁合金的方法,将炉心料布置到矿热炉的中心区,将边缘料布置到中心区的外围,炉心料包括炉心冶金炉料和高炉渣,在1700~1900℃下熔炼4~5小时,中间每隔1.5~2小时捣炉一次,经精炼,扒除炉渣,浇注,精整去渣后即得到硅铁合金。本发明回收利用高炉渣,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成本,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同时解决了高炉渣填埋或堆放所带来的占地及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高炉渣生产硅铁合金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渣是冶炼生铁时从高炉中排除的废物,目前部分国外高炉渣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100%,而国内的综合利用情况却不容乐观。高炉渣作为高炉炼铁的主要副产品,其主要由铁矿石中的脉石、焦炭中的灰分、助熔剂和其他不能进入生铁中的杂质组成,每年我国高炉渣的产量都巨大,如果不加大力度对其进行合理的资源化利用,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大量的堆积势必会造成对土壤的侵占,污染环境等问题。做好高炉渣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改善我国能源利用情况,还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侵占,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因此,做好对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工作,对未来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硅铁合金的生产是利用硅石、炭质,铁料按一定配比,熔融炉料,在高温条件下,利用还原反应,将硅元素还原出来,与熔融的铁元素相遇生成硅铁合金。
在硅铁合金的冶炼生产过程中,电能消耗和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90%左右,因此电能消耗和原材料的波动对硅铁合金冶炼成本的影响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高炉渣生产硅铁合金的方法,实现了资源再利用,降低生产过程中所需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高炉渣生产硅铁合金的方法,将炉心料布置到矿热炉的中心区,将边缘料布置到中心区的外围,炉心料包括炉心冶金炉料和高炉渣,在1700~1900℃下熔炼4~5小时,中间每隔1.5~2小时捣炉一次,经精炼,扒除炉渣,浇注,精整去渣后即得到硅铁合金。
所述的高炉渣中硅石含量≥25wt%。
所述的炉心料与边缘料的质量比为1:2.0~1:3.2。
所述的炉心料中高炉渣的加入量小于炉心料的60wt%。
所述的炉心冶金炉料包括硅石、炭质还原剂、铁料;炉心冶金炉料中硅石+高炉渣中硅石的总量与炉心冶金炉料中炭质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8:1~3.5:1,炉心冶金炉料中铁料的加入量为炉心料的6.5~10.0wt%。
所述的边缘料包括硅石、炭质还原剂、铁料;边缘料中硅石与边缘料中炭质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1~1.5:1,边缘料中铁料的加入量为边缘料的9.8~12.2wt%。
所述的高炉渣的粒径为5~20c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矿热炉内硅石与炭质还原剂的总质量比稳定的情况下,不同区域的炭质还原剂含量不一样,能够提高整个炉内的硅石反应速率,包括高炉渣中硅石的反应速率,降低生产过程中所需能耗。中心区的温度升高,能够促进中心区的硅石在较少的炭质还原剂的作用下,即能够发生还原反应,能够有效地降低矿热炉的耗能,同时较少的炭质还原剂,避免了MgO、CaO、Al2O3其他渣系的还原,得到相对纯度的冶金硅。边缘料的硅石能够在富炭的作用下,快速充分的发生还原反应。硅铁合金的硅含量70%以上。
2.通过回收利用高炉渣,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成本,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同时解决了高炉渣填埋或堆放所带来的占地及环境污染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19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油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灯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