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折线配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U形梁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47600.4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29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白唐瀛;徐成永;许浩;陈轶鹏;张杰;田宇;唐兴国;张娜;田志渊;刘运亮;吴丽艳;宋福东;张晓康;赵华新;李小东;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4 | 分类号: | B28B23/04;B28B23/00;B28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赵银萍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折线 先张法 预应力 混凝土 形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折线配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U形梁,包括:U梁和先张束;所述U梁内设置有普通钢筋,所述先张束在弯折后固定在所述普通钢筋上,并通过张拉台座对其进行张拉。本发明在普通钢筋上固定先张束,并根据U梁的形状将先张束沿同一方向设置,并在靠近U梁弯曲处的先张束的两端进行折弯操作,使其两端可以折弯至U梁的弯曲处,然后对先张束进行张拉,浇筑混凝土形成U梁,当U梁的混凝土凝固并达到设计所需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后,放张先张束完成预制U梁的制作,通过先张法预制的U梁相较于普遍采用的后张法施工工艺简单,并且不需要消耗金属波纹管、锚具等消耗品,同时因为不需要进行压浆操作所以使得生产成本也得以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折线配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U形梁。
背景技术
高架桥梁中的U梁由于其景观效果好,综合造价低等优点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对于线路较长的高架区间,后张法是先定位好波纹管并穿束,浇筑混凝土,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利用端部锚具进行张拉预应力束,产生预压力,最后将水泥浆灌注至波纹管孔洞中至密实,使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形成整体。后张法相较于先张法可以提供良好的抗剪承载力,但是后张法施工工艺相对复杂,需要消耗大量金属波纹管、锚具及管道压浆费用。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采用折线配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U形梁,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折线配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U形梁,包括:U梁和先张束;所述U梁内设置有普通钢筋,并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先张束在浇筑前通过折弯器(4)弯折后固定在所述普通钢筋上,并通过张拉台座对其进行张拉,所述先张束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U梁的两端。
优选的是,所述U梁包括外侧翼缘、外侧腹板、底板、内侧腹板和内侧翼缘,所述底板的一端通过所述外侧腹板与所述外侧翼缘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内侧腹板与所述内侧翼缘连接,所述外侧腹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内侧腹板内均设置有所述先张束。
优选的是,所述先张束包括直线先张束和折线先张束;所述直线先张束设置在所述底板内,所述折线先张束设置在所述外侧腹板和所述内侧腹板内,并且所述直线先张束的两端和所述折线先张束的两端均贯穿所述U梁的前后两端。
优选的是,所述折线先张束上设置有折弯器。
优选的是,所述折弯器位于所述底板内,并且所述折弯器位于桥跨L/处将所述折线先张束弯起,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孔和吊装孔。
优选的是,所述先张束的端部设置有压力封环,张拉所述先张束时所述压力封环卡接在浇筑模板的连通口处。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封环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对称设置,所述内环的侧壁设置有翻折环槽,所述外环的侧壁设置有挤压环槽,所述翻折环槽和所述内环的环孔之间构成挤压台,所述挤压环槽和所述外环的环孔之间构成翻压台,所述先张束贯穿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
优选的是,所述内环的侧壁和所述外环的侧壁均设置有环挡。
一种采用折线配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U形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S1:绑普通钢筋和先张束;
S2:通过张拉台座张拉先张束;
S3:浇筑U梁混凝土;
S4:放张先张束;
S5:存梁养护。
优选的是,步骤S1中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7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