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藻纤维与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混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7171.0 | 申请日: | 202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7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松山;吴承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华维特防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6M13/292;D06M101/04;D06M101/30 |
代理公司: | 青岛科通知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3 | 代理人: | 杨金凤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藻 纤维 苯撑苯 双噁唑 混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藻纤维与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混纺的方法,在预混前对海藻纤维与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进行纤维养生。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海藻纤维的含量在50‑80%的海藻纤维与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的混纺纱线,且制成率较高;用此种方法生产出来的混纺纱线,具有抑菌,阻燃,高强等特性,可用于消防,军警及其他特种防护服装面料的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纱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藻纤维与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混纺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藻纤维是以天然海藻中提取的海藻酸钠为原料,经湿法纺丝工艺而制成的一种新型绿色生物可降解纤维。因具有优异的吸湿性能、成膜成纤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得到重视。
海藻纤维具有天然的优良抗菌、防霉性能,三种常见菌可以达到99%以上抗菌率,防霉性能达到0级。
海藻纤维具有本质阻燃功能,极限氧指数达到45%以上,可以真正做到无明火、不发烟、不融滴。通过使用专用技术制备的阻燃用海藻纤维,产品阻燃性能优良,极限氧指数(LOI)≥45%,基本不产生烟气,无有毒气体产生,无熔滴延流,性能优于现今市场上常见的阻燃纤维,无任何阻燃添加剂,有效解决了阻燃剂脱落、物理性能降低等问题。
绿色环保、生物降解食品级海藻粉末确保了纤维本身的环保理念,提取过程零排放,真正做到绿色、健康,但是海藻纤维强力低,可纺性差。
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英文简称PBO)纤维是一种超高强、高模量的高性能纤维,也同时具有非常优良的耐高温性能。但是PBO纤维过于光滑,抱合力低,纺纱难度极大。
选用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与海藻纤维混纺,既能满足和发挥海藻纤维纱线的抗菌吸湿特性,同时也能发挥高模量纤维的高强性能,弥补和改善纯海藻纤维的强力低、弹性差等问题。海藻纤维滑爽的手感可以带来穿着的舒适性,同时也带来了纺纱的难度。
目前行业内仅有将两者混纺的想法,但是由于两者都属于可纺性不佳的纤维,现有的方法难以实现海藻纤维与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的混纺,对于海藻纤维含量高的情况更是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藻纤维与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混纺的方法,能实现海藻纤维的含量在50-80%的海藻纤维与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的混纺纱线,且制成率较高;用此种方法生产出来的混纺纱线,具有抑菌,阻燃,高强等特性,可用于消防,军警及其他特种防护服装面料的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海藻纤维与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混纺的方法,在预混前对海藻纤维与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进行纤维养生。
优选的是,纤维养生的具体步骤为:将海藻纤维与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分别加入浓度为5-8%的抗静电油剂和软水混合物,保存48小时,使纤维达到充分柔软吸湿。
优选的是,抗静电油剂为脂肪醇醚磷酸酯钾盐MOA-3PK-40。
优选的是,软水混合物为水和脂肪醇醚磷酸酯钾盐,脂肪醇醚磷酸酯钾盐和水的质量比为1:100。
本发明通过抗静电油剂和软水混合物,使纤维软化,减少静电,增加纤维的抱合力,从而提高纤维的结合度,并提高纤维的可纺性,实现含量在50-80%的海藻纤维与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的混纺纱线,且制成率较高,至少在90%。本发明将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与海藻纤维混纺,解决了海藻纤维易脆断的问题,提高了纤维的强力和弹性。
优选的是,混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纤维养生:将海藻纤维与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分别加入浓度为5-8%的抗静电油剂和软水混合物,保存48小时;
2)预混:将步骤1)得到的纤维通过和毛机器进行充分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华维特防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华维特防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71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