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量珠光体厚大断面灰铸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46287.2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4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中;杨麟;王宇;励关国;李晓艳;王益利;吕赛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日星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7/10 | 分类号: | C22C37/10;C22C33/08;C22C33/06;C21C1/08;B22D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洪珊珊 |
地址: | 3157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量 珠光体 断面 灰铸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冶金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含量珠光体厚大断面灰铸铁及其制备方法。该高含量珠光体厚大断面灰铸铁的组成成分如下:Fe:92.66~93.88%;C:2.90~3.10%;Si:1.60~1.80%;Mn:0.80~1.00%;P:≤0.050%;S:0.070~0.090%;Cu:0.70~1.10%;Sn:0.05~0.20%。采用合适的合金元素比例,结合简单的制备工艺,经过多次孕育,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的灰铸铁,适用于毛坯重量≥3000kg,壁厚100~400mm的厚大断面灰铸铁,且珠光体含量大于90%,A型石墨≥9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含量珠光体厚大断面灰铸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灰铸铁是指具有片状石墨的铸铁,因断裂时断口呈暗灰色,故称为灰铸铁,主要成分是铁、碳、硅、锰、硫、磷,碳量较高(为2.7%~4.0%),可看成是碳钢的基体加片状石墨,是应用最广的铸铁,其产量占铸铁总产量80%以上。灰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减振性、耐磨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较低的缺口敏感性,在风电、机械加工、机床、汽车等行业,应用广泛。按基体组织的不同,灰铸铁分为三类:铁素体基体灰铸铁、珠光体-铁素体基体灰铸铁和珠光体基体灰铸铁。
灰铸铁的力学性能与基体的组织和石墨的形态有关,铁素体基体灰铸铁的石墨片粗大,强度和硬度最低,故应用较少;珠光体基体灰铸铁的石墨片细小,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主要用来制造较重要铸件;铁素体-珠光体基体灰铸铁的石墨片较珠光体灰铸铁稍粗大,性能不如珠光体灰铸铁,因此工业上较多使用的是珠光体基体的灰铸铁。同时片状石墨对基体割裂严重,在石墨尖角处易造成应力集中,使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远低于钢,是常用铸铁件中力学性能最差的铸铁。
按GB/T 9439-1988规定,根据直径30mm单铸试棒的抗拉强度,将灰铸铁分为六个牌号:分别是HT100、HT150、HT200、HT250、HT300、HT350,随着材料的发展,HT400牌号应运而生。然而常规高性能灰铸铁件都是小件,壁厚≤60mm,铸件重量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灰铸铁小件因为壁厚小,冷却快,基体组织和力学性能比较好控制。壁厚超过60-300mm及以上,铸件重量超过3吨以上,本体珠光体含量≥90%,A型石墨≥90%,从工艺角度还是很难保障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含量珠光体厚大断面灰铸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适用于铸件毛坯重量≥3000㎏,壁厚100~400mm的高性能珠光体灰铸铁。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高含量珠光体厚大断面灰铸铁,其组成成分如下:
Fe:92.66~93.88%;
C:2.90~3.10%;
Si:1.60~1.80%;
Mn:0.80~1.00%;
P:≤0.050%;
S:0.070~0.090%;
Cu:0.70~1.10%;
Sn:0.05~0.20%。
本发明加入增强促进珠光体形成的锰、铜和锡,合金添加量总计1.55~2.30%,可以提高壁厚处的冷却速度,在凝固共析转变时,奥氏体碳向外扩散,与铜锰锡形成稳定的碳化物,从而确保共析转变向珠光体和石墨转变,其中铜是稳定珠光体的元素,偏析性小,通过锰、铜、锡三种元素的结合,可以解决铸件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并防止薄壁件形成过冷石墨。
进一步地,上述高含量珠光体厚大断面灰铸铁为亚共晶成分,碳当量3.4~3.70%。
进一步地,上述高含量珠光体厚大断面灰铸铁的初晶温度为1230~1260℃,共晶温度为1210~12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日星铸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日星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62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