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宽人工石墨高导膜的复合式导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38895.9 | 申请日: | 202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4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胜;郭颢;束国法;蒋伟良;陈玲;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碳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江苏德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83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 石墨 高导膜 复合 导热 结构 | ||
1.一种基于超宽人工石墨高导膜的复合式导热结构,包括导热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安装座(2),安装座(2)上开设有安装孔(3),安装座(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复合式热传导导热板(4),复合式热传导导热板(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散热组件一(5),复合式热传导导热板(4)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散热组件二(6),复合式热传导导热板(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与散热组件一(5)和散热组件二(6)固定连接的热对流导热板(7);
导热基座(1)的内部开设有储液式蒸发腔(8),储液式蒸发腔(8)的内部填充有低沸点介质,复合式热传导导热板(4)内部的顶端开设有与储液式蒸发腔(8)连通的蒸发式导热腔(9),复合式热传导导热板(4)内部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低沸点介质回流槽一(10)和若干低沸点介质回流槽二(11),低沸点介质回流槽一(10)的内部设置有吸液芯组件(12),热对流导热板(7)的内部开设有热对流腔(13),热对流腔(1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导热支臂(14),储液式蒸发腔(8)、蒸发式导热腔(9)、低沸点介质回流槽一(10)、低沸点介质回流槽二(11)和热对流腔(13)的内侧壁均固定设置有类石墨烯导热内膜层(15),导热基座(1)、复合式热传导导热板(4)、散热组件一(5)、散热组件二(6)和热对流导热板(7)的外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类石墨烯导热外膜层(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宽人工石墨高导膜的复合式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座(1)的内部设置有阶梯式导热蒸发组件(17),导热基座(1)与复合式热传导导热板(4)之间开设有与储液式蒸发腔(8)、蒸发式导热腔(9)、低沸点介质回流槽一(10)和低沸点介质回流槽二(11)连通的蒸发导流孔(18)和若干回流导流孔(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宽人工石墨高导膜的复合式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式导热蒸发组件(17)由第一加热蒸发板(20)、若干第二加热蒸发板(21)和若干第三加热蒸发板(22)构成,第二加热蒸发板(21)位于第一加热蒸发板(20)顶部的两端,第三加热蒸发板(22)位于第二加热蒸发板(21)顶部的两端,第一加热蒸发板(20)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若干导热柱一(23),第二加热蒸发板(2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若干与第一加热蒸发板(20)连接的导热柱二(24),第三加热蒸发板(2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若干与第二加热蒸发板(21)连接的导热柱三(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宽人工石墨高导膜的复合式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蒸发板(20)和第二加热蒸发板(21)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排液管(26),第一加热蒸发板(20)与吸液芯组件(12)相配合连接,第一加热蒸发板(20)、第二加热蒸发板(21)和第三加热蒸发板(22)的顶端均开设有储液式加热凹槽(27),储液式加热凹槽(27)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蒸汽导流孔(28),蒸汽导流孔(28)的顶面高度大于储液式加热凹槽(27)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宽人工石墨高导膜的复合式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组件(12)由第一安装板(29)、第二安装板(30)、若干限位支撑板(31)和若干多孔吸液单元(32)构成,第一安装板(29)、第二安装板(30)和限位支撑板(31)均固定连接于低沸点介质回流槽一(10)的内部,多孔吸液单元(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29)和第二安装板(30)固定连接,多孔吸液单元(32)靠近第一安装板(29)的一端形成吸液束(33),吸液束(33)穿插于回流导流孔(19)的内部并与第一加热蒸发板(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宽人工石墨高导膜的复合式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9)、第二安装板(30)和限位支撑板(31)之间通过中心连接梁(34)固定连接,限位支撑板(31)上开设有若干与多孔吸液单元(32)相匹配的限位通孔(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碳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碳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889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木家具加工用表面喷塑装置
- 下一篇:两端无膜铝塑复合带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