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抗杂波与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方法及装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28291.6 | 申请日: | 2022-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4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丰;廖墀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2/08;H04W72/1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君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5 | 代理人: | 张燕玲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抗杂波 智能 反射 表面 辅助 通信 感知 一体化 方法 装备 | ||
1.一种基于抗杂波与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通信模型、雷达感知模型、杂波模型;其中杂波模型表示为:
定义一个新的向量代表着基站与第q个杂波的之间的有效链路,其中和分别代表基站与和智能反射面到第q个杂波之间的杂波信号向量,wk代表着通信用户的信息波束向量,R0代表着传感信号的协方差矩阵;
设置联合优化基站的主动波束,即通信信号传输波束{wk}和雷达信号协方差矩阵R0,设置智能反射面被动波束,其中智能反射表面的反射波束矩阵Φ;在基站最大传输功率、保证两种不同的通信接收机用户最小的信噪比以确保通信用户的通信质量,对每个杂波散射器施加可容忍的杂波功率的上界,并对雷达信号之间的互相关模式设计进行约束,优化目标是最大化多个传感目标的最小波束增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抗杂波与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模型是基于下行链路的模型分析,通信用户处将接收到两种信号:分别来自基站的直接链路,和从智能反射面反射的间接链路;智能反射面配备N>1个反射元件n∈{1,2,…,N},并且定义一个相关的反射波束矩阵为代表着智能反射面N个元件的相移矩阵,其中φn∈(0,2π],每个通信用户都会被分配一个专用的通信形成波束向量,第K个用户将接收到来自基站以及智能反射面的信号,因此第K个用户处的接收信号yk可以被表述为:
定义一个新的向量代表基站与第K个通信用户之间的有效链路;其中代表着地面基站到智能反射面链路的信道矩阵,分别代表着从地面基站和智能反射面到第K个通信用户的通信信道向量,[·]H代表对矩阵进行共轭转置操作。wk,sk分别对应第k个用户处的通信信号波束向量,以及相应的通信信号,x0代表着雷达传感信号,代表着在第k个用户处接收到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
对于第一种通信用户定义为类型I,它具有消除雷达信号影响的能力,对于第k个通信用户,用户k除了会接收到期望的信号波束wk之外还会接收到其他通信用户j的信号波束因此其他通信用户的信号波束将对第k个用户产生空间干扰抑制;对于类型I通信用户,用户k处接收的信噪比可以被表述为:
其中hCU,k代表着基站与通信用户k处的有效通信链路,代表着用户k接收到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干扰。
第二种通信用户我们定义为类型II,它不具备对雷达信号进行处理的能力,因此雷达信号x0也会对第k个通信用户的通信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对于类型II的通信用户,用户k处接收的信噪比可以被表述为:
其中hCU,k代表着基站与通信用户k处的有效通信链路,代表着用户k接收到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282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