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航空发电机并联油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23247.6 | 申请日: | 2022-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0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才;张卓然;孙青青;李涵琪;李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 |
代理公司: | 苏州科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61 | 代理人: | 卢平 |
地址: | 21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航空 发电机 并联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航空发电机并联油冷系统,其涉及航空发电机领域,旨传统航空发电机的冷却系统无法冷却特定元器件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设置在外壳和定子之间的循油装置和设置在转子内的喷油装置,所述循油装置包括开设壳体和定子之间的循油道,所述循油道上连通有若干指向特定元器件的循油分道;所述喷油装置包括开设在转子内的喷油道,所述转子外侧壁开设有连通喷油道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沿喷油道长度方向开设有多组,本发明达到了提高发航空发电机冷却效果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电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的航空发电机并联油冷系统。
背景技术
航空电机散热方式主要分为风冷和油冷,随着航空发电机对功率要求越来越高,风冷散热已不能满足某些电机的散热需求。油冷散热系统将电机产生的热量通过滑油带走,能很好地降低电机温度,因此油冷系统在航空发电机领域有很大优势;航空发电机内包括的多种元器件,其中主要的包括;壳体、电机转子、定子、永磁机、励磁机和旋转二极管。
现有授权公告号CN 20420584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航空发电机的冷却结构,其冷却油路采用并联结构,冷却滑油分作两路,一部分冷却通过循油油路冷却定子铁芯。一部分冷却滑油直接通过转子喷油油路进入电机内部,冷却电机内部的滑油未经过定子铁芯加热,冷却效果较好,且喷油及循油的流量可以通过配油嘴调节分配,以使得发电机的冷却效果达到最佳,这样可以改善发电机的冷却效果,大大提高发电机的效率。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发电机结构复杂元器件较多,发电机除了定子和转子进行需要冷却外,发电机外壳、轴承和整流器也需要冷却,发电机内部不同发热元件发热量不同,耐温性也存在很大差异,对于电机,输出整流器温升为研究重点,需要优先保证,如何根据电机内部不同部件的耐温性设计合理的油冷系统,从而提高电机整体性能提升有很大的意义,此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航空发电机并联油冷系统,其具有提高航空发电机冷却效果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的航空发电机并联油冷系统,所述油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外壳和定子之间的循油装置和设置在转子内的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油装置包括开设在壳体和定子之间的循油道,所述循油道上连通有若干指向特定元器件的循油分道;所述喷油装置包括开设在转子内的喷油道,所述转子外侧壁开设有连通喷油道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孔沿喷油道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油进入壳体和定子之间后在滑油道的引导作用下在发电机内降温,根据电机在不同工况下各部件的发热量,针对性的设计油冷系统各支路结构,保证各支路流量满足要求。对电机内部关键部件如耐温要求高的整流器,要增加流量以降低温升,从而根据发电机内不同元器件耐热性能给出相应的冷却程度,进而起到提高发电机冷去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循油分道包括指向整流器的整流循油分道,所述整流循油分道包括指向定子的定子循油分道,且所述整流循油分道和定子循油分道均与循油道成并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流分道可以增加整流器上的滑油流量,从而提高整流器上热量带走量,进而加强发电机内整流器冷却效果的作用;并联在循油分道上的整流循油分道能够减少整流循油分道内滑油的热量,进而起到进一步提高整流器冷却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循油分道成S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流循油分道接触整流器的一端呈S型设置,从而提高整流循油分道与整理器的接触面积,进而起到提高整流器降温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喷油道的一端连接在循油道的末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油道连接在循油道的末端,可以在既为喷油道提供滑油的同时,又不增加壳体内滑油循环油路,从而减少在壳体内侧壁开槽的作用,进而起到提高壳体强度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232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态超滑表面的构建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海洋测绘的水下机器人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