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发生器及具有其的负压吸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9186.2 | 申请日: | 202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3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涛;宋雷;陈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00 | 分类号: | A47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张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发生器 具有 吸尘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的真空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其开设有顺次连通的进气口、收缩管段、扩展管段、负压发生腔及出气口,在由进气口到出气口的通气方向上,收缩管段的管径逐渐缩小,扩展管段的管径逐渐增大,负压发生腔被构造成扩展管段喷出的气体流经负压发生腔时,产生腔内射流负压;其中,发生器本体上还开设有负压吸气流道,负压吸气流道包括吸气口段和缩径流道段,缩径流道段的一端连通负压发生腔,另一端连通吸气口段的一端,吸气口段的另一端贯通发生器本体的侧壁,且在缩径流道段的进气方向上,缩径流道段的流道截面面积逐渐缩小。本申请提供的真空发生器能够通过负压发生腔与负压吸气流道的配合为真空发生器提供负压吸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负压吸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发生器及具有其的负压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负压吸尘设备的吸力小,对于粉尘粘附力强的情况,无法达到有效的除尘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发生器及具有其的负压吸尘装置,本申请提供的真空发生器能够通过负压发生腔与负压吸气流道的配合为真空发生器提供负压吸力。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其开设有顺次连通的进气口、收缩管段、扩展管段、负压发生腔及出气口,在由进气口到出气口的通气方向上,收缩管段的管径逐渐缩小,扩展管段的管径逐渐增大,负压发生腔被构造成扩展管段喷出的气体流经负压发生腔时,产生腔内射流负压;其中,发生器本体上还开设有负压吸气流道,负压吸气流道包括吸气口段和缩径流道段,缩径流道段的一端连通负压发生腔,另一端连通吸气口段的一端,吸气口段的另一端贯通发生器本体的侧壁,且在缩径流道段的进气方向上,缩径流道段的流道截面面积逐渐缩小。
由此,真空发生器通过负压发生腔与负压吸气流道的配合为真空发生器提供负压吸力。具体地,通过负压发生腔被构造成扩展管段喷出的气体流经负压发生腔时,产生腔内射流负压,通过腔内射流负压达到为真空发生器提供负压吸力的目的,同理,流体在经过负压吸气流道的缩径流道段后,同样能够在负压发生腔产生腔内射流负压,通过负压吸气流道吸气时产生的负压进一步达到为真空发生器提供负压吸力,进而提高吸气除尘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缩径流道段为环绕布置于负压发生腔周侧的环形腔体结构,环形腔体结构靠近负压发生腔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环绕布置于负压发生腔周侧且连通所述负压发生腔的第一连通口,环形腔体结构背离负压发生腔的外侧面上开设有连通吸气口段的第二连通口。由此,环形腔体结构能够通过第一连通口从负压发生腔的周侧连通负压发生腔,使得气体吸入负压发生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负压发生腔连通扩展管段的一端向负压发生腔连通出气口的一端,负压发生腔的流道截面面积逐渐缩小。通过将负压发生腔连通扩展管段的一端的流道截面面积设置为较大尺寸,可以提高扩展管段内流体流向负压发生腔的流通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压发生腔的腔壁为具有喇叭状曲面壁,喇叭状曲面壁为圆弧形母线绕中心轴线运动时的运动轨迹围成的曲面结构。曲面结构对流体的阻力较小,可以提高流体在曲面结构处的流通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喇叭状曲面壁向负压发生腔的腔内凸起。喇叭状曲面壁向负压发生腔的腔内凸起能够为流体引流,使流体能够在喇叭状曲面壁的导向引流作用下流至负压发生腔。喇叭状曲面壁为流经缩径流道段并流入负压发生腔内的流体提供附壁效应,通过附壁效应引导流体向负压发生腔的出气的方向流动,以此提高流体在负压吸气流道与负压发生腔之间的流通效率,提高负压发生腔的负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缩径流道段为环绕布置于负压发生腔周侧的环形腔体结构;其中,环形腔体结构靠近负压发生腔的内侧面上开设有环绕布置于负压发生腔周侧且连通所述负压发生腔的第一连通口,第一连通口连通负压发生腔;环形腔体结构背离负压发生腔的外侧面上开设有连通吸气口段的第二连通口。流体在由第二连通口流至第一连通口并流出第一连通口而流入到负压发生腔的过程中,经历了先压缩后释放的过程,通过该过程提高了流体的流通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9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