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杂芳环有机材料、正极电极、电池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8515.1 | 申请日: | 202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53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成会明;韩翠平;李森林;李美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H01M4/13;H01M4/139;H01M4/60;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刘建伟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杂芳环 有机 材料 正极 电极 电池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氮杂芳环有机电极材料,包括具有苯环结构,且成环的原子除了碳原子以外,还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通过调节活性位点氮原子的数目和氮杂芳环的长度,来抑制有机材料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增强有机材料的电子传导能力,可作为电池正极材料使用,有效提升了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氮杂芳环有机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合成步骤简单、条件温和、价格低廉,可工业化生产。本申请还提供了包括氮杂芳环有机电极材料的正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氮杂芳环有机材料、正极电极、电池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使用,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还不成熟的背景下,造成锂资源的快速消耗,引起锂资源短缺和锂价快速上涨,使其难以满足大规模分布式储能的需求。因此,急需开发下一代新型储能系统。水系可充电电池的价格便宜、操作安全,且环境友好,可满足大规模分布式储能的需求。水系锌离子电池兼具造价低、环境友好、无毒和安全的优点,同时,锌负极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820mAh g-1和体积理论比容量5851mAh cm-2,锌金属的氧化还原电压为-0.76V(vs.SHE),适合作为水系电池负极。目前,大量关于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机材料,如锰基氧化物、钒基氧化物和普鲁士蓝衍生物等。然而,这些材料的实际比容量低、衰减快、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差,电化学性能难以达到预期。
有机电极材料,由于具有低价、环保、可持续和结构设计灵活的优点,在科研界和产业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改变有机材料上的官能团可以调节有机材料的电压,使其适合在水系电解液中工作。同时,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或者苯环上的杂原子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提供与锌离子结合的活性位点,例如,氮杂芳环上的氮原子,通过改变活性位点的数量和共轭电子数,来改变有机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和电荷存储速率。通常有机物小分子具有容易合成、价格便宜和大规模生产的优点,但由于有机小分子容易溶解在电解液中,造成活性物质的损失和活性材料的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导致电池的容量衰减快、循环寿命短。另外,一般有机材料的导电性比较差,不利于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不易在水中溶解、导电性好、活性位点丰富的氮杂芳环有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目的之一提供了一种氮杂芳环有机材料,具有如下结构式:
本申请目的之二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氮杂芳环有机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空气中或惰性气体保护下,将2,3-二氨基酚嗪和环己六酮溶解于混合液体中,得到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液体包括有机溶剂和乙酸;
在100℃~160℃温度下,将所述混合溶液冷凝回流6~36小时,然后停止加热,冷凝至室温,提取反应后的固体,并将所述固体清洗、干燥后得到固定反应物;
在所述固体反应物中加入硝酸溶液中并反应1-6小时,冷却后分离产物,并将所述产物经清洗、干燥后即可获得所述氮杂芳环有机材料。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空气中或惰性气体保护下,将2,3-二氨基酚嗪和环己六酮溶解于混合液体中,得到混合溶液的步骤中,所述惰性气体为Ar或N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空气中或惰性气体保护下,将2,3-二氨基酚嗪和环己六酮溶解于混合液体中,得到混合溶液的步骤中,所述2,3-二氨基酚嗪与所述环己六酮的质量比≥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乙腈、氮甲基吡咯烷酮或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85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