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脱色絮凝剂的制备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84904.7 | 申请日: | 202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2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胡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C02F1/5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浦蓉 |
地址: | 226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脱色 絮凝 制备 设备 | ||
本发明适用于脱色絮凝剂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脱色絮凝剂的制备设备,包括供热底座,所述供热底座上转动有供热底罩;供热底罩罩设在烧瓶体上,并利用供热底座上设置有的驱动装置提供转动动力,完成在烧瓶体上转动;供热底罩与烧瓶体相对转动过程中带动供热底罩和烧瓶体之间形成的夹缝中的呈持续灌入状的热水,进行旋转流动式为烧瓶体供热;烧瓶体内部放置有内置球,内置球和烧瓶体之间形成的夹层,形成提高反应液与烧瓶体的接触面,进行全面高效吸入供热底罩提供的热量;实现双向提高与烧瓶体的接触面,降低热传导过程,提高供热效率,增加制备高效脱色絮凝剂过程中的反应液的反应效率,及相应制备螯合脱色絮凝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色絮凝剂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脱色絮凝剂的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脱色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主要是利用絮凝沉淀法进行的,即絮凝沉淀法是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阴离子型絮凝剂聚丙烯酰铵配制成水溶液加入废水中,便会产生压缩双电层,使废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矾花。
脱色絮凝剂中,以环糊精、环氧氯丙烷和多亚乙基多胺为原料合成基本骨架的螯合脱色絮凝;在重金属废水和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螯合脱色絮凝,充分搅拌就能迅速絮凝污染物,经沉降分离和过滤即可,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工序;具体可通过专利一种螯合脱色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0117054B)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螯合脱色絮凝在添加“环氧氯丙烷”和“多亚乙基多胺溶液”进行水浴加热的制备过程中,其常用的容器为三颈烧瓶,再将三颈烧瓶放入到水浴锅中进行保温;但以瓶体为分界面,一侧向热源有一个热传导过程,越靠近瓶体温度就相对较低;另一侧向反应液则有一个较长的热传导过程;进而总的因素加在一起容易引起控温不稳定,影响制备螯合脱色絮凝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脱色絮凝剂的制备设备,旨在解决以瓶体为分界面,一侧向热源有一个热传导过程,越靠近瓶体温度就相对较低;另一侧向反应液则有一个较长的热传导过程;进而总的因素加在一起容易引起控温不稳定,影响制备螯合脱色絮凝的稳定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具体的:一种高效脱色絮凝剂的制备设备,包括烧瓶体和供热底座,所述烧瓶体用于放置制备高效脱色絮凝剂过程中的反应液,进行反应;所述供热底座可分离式罩设在烧瓶体底部,用于为制备高效脱色絮凝剂过程中的反应液进行控温;
其中,供热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架设烧瓶体的定位环;供热底座在定位环下方设置有转动连接在定位环上的供热底罩;供热底罩罩设在烧瓶体上,并利用供热底座上设置有的驱动装置提供转动动力,完成在烧瓶体上转动;供热底罩与烧瓶体相对转动过程中带动供热底罩和烧瓶体之间形成的夹缝中的呈持续灌入状的热水,进行旋转流动式为烧瓶体供热,进行稳定控温;烧瓶体内部放置有内置球,内置球和烧瓶体之间形成的夹层,用于放置反应液,形成提高反应液与烧瓶体的接触面,而增加热量提供面,进行全面高效吸入供热底罩提供的热量。
制备高效脱色絮凝剂过程中的反应液放置在内置球和烧瓶体之间形成的夹层中,提高反应液与烧瓶体的接触面,增加了热量提供面;同时热水持续灌入到烧瓶体和供热底罩之间形成的夹缝中,形成稳定热源供给的供热底座增加热量接触面为烧瓶体供热控温;进而,反应液在内置球和烧瓶体之间形成的夹层中,配合稳定热源供给的热水持续灌入到烧瓶体和供热底罩之间形成的夹缝中,实现双向提高与烧瓶体的接触面,降低了热传导过程,提高供热效率,增加制备高效脱色絮凝剂过程中的反应液的反应效率,及相应制备螯合脱色絮凝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丽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丽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4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