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排井孔边梁的安装形式及车站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3121.7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5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罗伟洲;杨朋;高鲲;陈宇翔;赵品祥;王呼佳;朱宏海;倪安斌;邹育;王宝峰;刘柏龄;袁文俊;卫军;孙琮涵;韦青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0 | 分类号: | E04F17/00;E04F17/02;E04C3/20;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冯精恒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排井孔边梁 安装 形式 车站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地铁设计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排井孔边梁的安装形式及车站施工方法,本发明将轨排井纵梁对应两侧的车站侧墙相对设置,在两轨排井纵梁之间一体连接轨排井横梁形成轨排井的围护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箱形截面的轨排井纵梁构造并兼顾用作轨顶风道,实现了结构的永临结合,既能满足纵横梁抵抗侧向水土压力的受力要求、减小车站板层及轨排井变形的同时,也能兼做轨顶风道的排烟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设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轨排井孔边梁的安装形式及车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区间大部分设置于地下,为保证地铁列车轨道的铺设进度要求,并降低铺轨成本,通常在明挖车站或区间顶部的各层板上(中板、顶板)预留孔洞,即轨排井。轨排由轨排井从上往下吊装至底部的铺轨车上。
为了保证铺轨施工时车站结构受力稳定,如图1所示,常在搭支架施工车站中板时即在孔边一同现浇施作临时轨排井纵梁100和横梁200,用于抵抗车站侧墙300的水土压力,保证车站侧墙300和轨排井不至于因受力过大而变形。轨排井纵梁和横梁所形成的环框梁一般为临时结构,横纵梁侵占排烟风道空间,因此需在完成排轨铺设后凿除孔边环框梁并封闭顶、中板;由于环框梁的切除工序存在和铺轨施工、机电安装交叉作业的问题,施工工期长,同时切除工序耗时费力,浪费工程材料,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安装的轨排井在铺轨完工后需要切除孔边的纵梁和横梁再对轨排井进行封堵,存在切除工序耗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轨排井孔边梁安装形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轨排井孔边梁的安装形式,包括轨排井纵梁和轨排井横梁,在两侧的车站侧墙处分别相对设置轨排井纵梁,轨排井纵梁沿线路方向设置,两个轨排井纵梁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相应侧的车站侧墙,在两个轨排井纵梁之间设置轨排井横梁一体连接,轨排井纵梁为箱形梁,箱形梁兼作轨顶风道。
本发明将轨排井纵梁对应两侧的车站侧墙相对设置,在两轨排井纵梁之间一体连接轨排井横梁形成轨排井的围护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箱形截面的轨排井纵梁构造并使兼顾用作轨顶风道,实现了结构的永临结合,既能满足纵横梁抵抗侧向水土压力的受力要求、减小车站板层及轨排井变形的同时,也能兼做轨顶风道的排烟功能。这样不需要后期大范围凿除临时的轨排井纵梁,也避免了在该区域二次施工风道,后续施工风道时可直接在箱形梁的两端进行接续施工,轨排井横梁的设置不产生干涉,能够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难度,也降低造价,节能环保;而且,相比常规的实心轨排井纵梁,箱形梁自重轻,对连接的侧墙及车站板层的负担小,受力更为安全可靠。
优选地,箱形梁的外侧腹板嵌入连接车站侧墙,箱形梁的外侧腹板与对应侧的车站侧墙的厚度一致,且外侧腹板的外侧面与车站侧墙的外侧面齐平,使箱形梁的外侧腹板兼作车站侧墙,有效保证了车站侧墙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优选地,横梁的高度与箱形梁的高度对齐设置,截面传力均匀,结构合理,便于搭建模板。
优选地,箱形梁的上部翼板与车站中板对接连接,将上部翼板兼作车站中板的一部分。
优选地,箱形梁的顶面位置与车站中板的顶面位置对齐设置。
优选地,箱形梁的上部翼板的厚度与车站中板的厚度一致,受力合理。
优选地,箱形梁的下部翼板设有过孔,充当轨顶风道的排风口,利于疏散空气、减小风压。
优选地,箱形梁连接轨行区隔断件,轨行区隔断件位于箱形梁的下部翼板底部且对应箱形梁的内侧腹板位置设置。轨行区隔断件用于在后期安装轨行区屏蔽门。
优选地,箱形梁和横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优选地,轨排井纵梁和轨排井横梁之间形成的轨排井空间对应站台板上方设置,轨排井纵梁对应线路正上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3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