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机协同的边防目标识别与追踪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2619.1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1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程政;王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甄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47;H04N5/33;G08B13/196;G06V20/52;G06V10/80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王培松;王菊花 |
地址: | 21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机 协同 边防 目标 识别 追踪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机协同的边防目标识别与追踪系统,包括:部署在边境线位置的超视距智能摄像终端和边缘计算设备,第一超视距智能摄像终端作为瞭望机,用于对侵入边境线的目标发现以及识别,第二超视距智能摄像终端作为追踪机,用于接受指令并锁定目标并实时跟踪;边缘计算设备对视频数据在本地实时分析,检测目标属性,并指令控制追踪机进行目标跟踪,接收追踪机发回的实时数据,获取目标轨迹及坐标,向边防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息。边缘计算设备基于可见光‑红外光融合,对多源图像进行可见光与红外光成像互补性分析,实现目标检测与识别,解决边境线范围广、专网专线难以覆盖的问题,通过双机协同工作,提升追踪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目标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机协同的边防目标识别与追踪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边境线巡检中现有的远距离激光夜视智能一体化云台摄像机,能够支持可见光成像、激光照明成像,采用大功率超匀化红外激光作照明源,使用百万像素超低照度长焦镜头摄像机,通过激光匀化技术,保障夜视画面均匀清晰,可进行昼夜远距离连续监控,适用一般状态下安防远程昼夜监控功能。
但是现有的远距离激光夜视一体化云台摄像机的目标识别分析能力弱,难以分辨目标属性(如人、动物、无人机等);需将实时图像发送至后台,利用后台计算资源进行数据计算及协同调配,在环境复杂的边境线环境中往往时延较大,追踪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在单机组工作模式下,常态化目标监控与目标动态跟踪难以兼顾,大多难以实现对目标的动态跟踪,且无法实现目标位置数据实时计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机协同的边防目标识别与追踪装置及方法,通过超视距小目标检测结合夜间红外成像目标识别技术,能够精准检测超视距场景下人员、动物、无人机等边境入侵目标识别,并结合双机协同作业能够支持常态化巡检,实现边境线的连续远程昼夜监控、预警与追踪。
根据本发明目的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双机协同的边防目标识别与追踪系统,包括:
部署在边境线位置的超视距智能摄像终端,其中的第一超视距智能摄像终端作为瞭望机,用于对侵入边境线的目标发现以及识别,第二超视距智能摄像终端作为追踪机,用于接受指令并锁定目标并实时跟踪;
部署于边境线位置并与超视距智能摄像终端临近的边缘计算设备,所述边缘计算设备用于接收瞭望机发送的目标发现与识别数据,针对超视距小目标进行实时分析,检测目标属性,并指令控制追踪机进行目标跟踪,接收追踪机发回的实时数据,获取目标轨迹及坐标,并向部署于远程边防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发送报警信息;
其中,所述瞭望机发送的目标发现与识别数据包括基于红外成像通道的红外图像以及基于可见光成像通道的可见光图像;
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基于可见光-红外光融合,对多源图像进行可见光与红外光成像互补性分析,实现目标检测与识别。
根据本发明目的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一种边防目标识别与追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边境线位置部署超视距智能摄像终端以及与超视距智能摄像终端临近的边缘计算设备,其中的第一超视距智能摄像终端作为瞭望机,用于对侵入边境线的目标发现以及识别,第二超视距智能摄像终端作为追踪机,用于接受指令并锁定目标并实时跟踪;
边缘计算设备用于接收瞭望机发送的目标发现与识别数据,针对超视距小目标进行实时分析,检测目标属性,并指令控制追踪机进行目标跟踪,接收追踪机发回的实时数据,获取目标轨迹及坐标,并向部署于远程边防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发送报警信息;
其中,瞭望机发送的目标发现与识别数据包括基于红外成像通道的红外图像以及基于可见光成像通道的可见光图像,边缘计算设备基于可见光-红外光融合,对多源图像进行可见光与红外光成像互补性分析,实现目标检测与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甄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甄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26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