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宽带电调微波移相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73798.2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2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付昌;王熙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H01P1/18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复合 左右手 传输线 宽带 微波 移相器 | ||
1.一种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宽带电调微波移相器,包括介质板(33)、直流偏置电压源(16)、第一扼流电感(14)、第二扼流电感(5)、第三扼流电感(25)、第三隔直电容(11)和第四隔直电容(18),所述介质板(3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层(32),其下表面设置有作为公共地板使用的第二金属层(3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2)上分别设置有输入端口(1)及其输入匹配部分、输出端口(29)及其输出匹配部分、第一复合左右手传输线(30)、耦合结构(15)和第二复合左右手传输线(31),所述输入端口(1)通过其输入匹配部分与第一复合左右手传输线(30)相连接,所述输出端口(29)通过其输出匹配部分与第二复合左右手传输线(31)相连接,所述第一复合左右手传输线(30)和第二复合左右手传输线(31)通过耦合结构(15)级联在一起;
所述第一复合左右手传输线(30)包括第一微带线电感(4)、第一可变电容(7)、第二微带线电感(8)和第二可变电容(13),所述第一微带线电感(4)的一端与输入端口(1)的输入匹配部分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可变电容(7)相连接,所述第二微带线电感(8)和第二可变电容(13)并联在一起,所述第一可变电容(7)、第二微带线电感(8)、第二可变电容(13)和耦合结构(15)通过第一微带节点(12)相连接,所述第二微带线电感(8)通过第一金属接地通孔(9)接地,所述第二可变电容(13)通过第三金属接地通孔(10)接地;
所述第二复合左右手传输线(31)包括第三微带线电感(26)、第三可变电容(23)、第四微带线电感(19)和第四可变电容(21),所述第三微带线电感(26)的一端与输出端口(29)的输出匹配部分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可变电容(23)相连接,所述第四微带线电感(19)和第四可变电容(21)并联在一起,所述第三可变电容(23)、第四微带线电感(19)、第四可变电容(21)和耦合结构(15)通过第二微带节点(17)相连接,所述第四微带线电感(19)通过第二金属接地通孔(20)接地,所述第四可变电容(21)通过第四金属接地通孔(22)接地;
所述直流偏置电压源(16)通过第一扼流电感(14)与耦合结构(15)相连接,通过第一扼流电感(14)能够阻止高频信号对直流偏置电压源(16)的影响,所述直流偏置电压源(16)为第一可变电容(7)、第二可变电容(13)、第三可变电容(23)、第四可变电容(21)提供直流偏置电压;所述第二扼流电感(5)通过第一金属线(6)连接第三金属接地通孔(10)接地,该第二扼流电感(5)让直流信号通过第一金属线(6)进入第三金属接地通孔(10)接地,但防止高频信号导通;所述第三扼流电感(25)通过第二金属线(24)连接第四金属接地通孔(22)接地,该第三扼流电感(25)让直流信号通过第二金属线(24)进入第四金属接地通孔(22)接地,但防止高频信号导通;所述第三隔直电容(11)设置在第二微带线电感(8)上;所述第四隔直电容(18)设置在第四微带线电感(19)上;
所述输入端口(1)的输入匹配部分由第一微带传输线(3)和第一隔直电容(2)级联而成;所述输出端口(29)的输出匹配部分由第二微带传输线(27)和第二隔直电容(28)级联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宽带电调微波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左右手传输线(30)和第二复合左右手传输线(31)左右镜像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宽带电调微波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结构(15)为一段T型微带传输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宽带电调微波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电容(7)、第二可变电容(13)、第三可变电容(23)、第四可变电容(21)为变容二极管SMV12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宽带电调微波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32)和第二金属层(34)为覆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379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光声效应的体外肿瘤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膜法污水处理器的膜净化池